新年伊始,内地基金市场再添新军,首批获批的香港互认基金之一——行健宏扬中国基金在内地开卖,成为2016年最早开卖的新基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互认基金“南下”比“北上”的热情更高。一方面,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基金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较为青睐的中小盘并不在此次互认的重点之中,吸引力有限。
朱绩崧有很多身份。在微博上,他是知名用户“文冤阁大学士”,目前拥有11万粉丝;在现实生活中,他是大学英文系的教师,也是《英汉大词典》的现任主编。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他变身成为了一个拥有十年经验的“老基民”,侃侃而谈。
“过去十年,我在基金投资方面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0%。”谈到过去的“战绩”,朱绩崧毫不露怯。但是当记者询问他,2016年是否愿意尝试一些新的基金产品时,他却显得非常谨慎。
“暂时不会考虑,毕竟过去的业绩很说明问题,所以新品我不试水。”
2015年,中国基金业创新不断。场内货基扩容、基金互认落地、首只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上市……这些新产品的出现,无疑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工具,也拓宽了他们的投资渠道。
而在新的一年中,随着监管制度的开放,以及大资管融合趋势的加强,基金产品创新依然给人们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新年第一个交易日,首批“北上”的香港基金已经开卖。
一方面,是从业者们摩拳擦掌;另一方面,投资者们的反应却非常平淡。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2016年,基金产品创新,究竟缺了哪一味?
第一味:市场教育待跟上
2015年12月18日,证监会公布了首批两地互认基金名单,3只香港基金正式拿到“北上”牌照,其中就包括香港基金公司行健资产旗下的“行健宏扬中国基金”产品。
2016年1月4日,这一产品正式在内地代理平台销售。《国际金融报》记者“尝鲜”后发现,这一款产品的购买门槛只有10元,但基金的申购确认以及赎回到账时间却比较久。
由于互认基金属于跨境交易,赎回预计6天内到账。但互认基金条款中注明的是T+10,以备万一。此外,互认基金的交易日和内地交易日不同,它的交易日比如T日或T+6日,都是双方共同的交易日,避免比如双方假期不一样产生的状况。
对此,香港行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颜伟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合同规定的赎回到账时间T+6,是考虑到不同销售渠道的资金流转效率之后给出的上限。具体资金赎回到账,也要视不同销售渠道资金流转效率不同而有所缩短,不同销售机构也会不同,但是合同只能提示赎回日期的上限。
颜伟华同时告诉记者,互认基金的登记清算机构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登”),因此时间表确认的依据是中登结算的信息流,以及托管银行确认划款的资金流效率。
他表示,未来在这方面有可能提速,但主要还是依赖中登在数据计算和交换上提速,以及托管银行加速转账。
此外,内地投资者对于香港基金缺乏了解,则是另一大障碍。目前从机构销售方面了解的情况来看,基金“南下”热情比“北上”热情相对更高。有分析人士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仍属于基金互认开始阶段,不少北上的产品规模较小,收益水平不高,令其吸引力不足。与此同时,香港基金的认购费和管理费与内地基金差异较大,也形成了一定阻碍。
事实上,针对这样的情况,香港基金公司也早有准备。“销售情况还是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的。”颜伟华向记者表示,未来随着投资者对香港基金的逐渐了解和接纳,相信销量很快会达到互认基金允许销售的上限。
颜伟华坦言,内地投资者对于香港市场缺乏了解是最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这更需要香港的基金公司做好投资者教育等工作。
“内地投资者在申购互认基金时应重点关注两地基金产品的差异带来的潜在风险,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等销售文件,做到谨慎投资。考虑到两地基金产品的差异和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了解有限,我们将联同代理人天弘基金及内地代销机构,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做足功课,让投资者方便地认知互认基金。”颜伟华表示。
而这一点同样得到了内地代理人天弘基金方面的认可。早在这款产品尚未正式开卖之前,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也表态,应抱着理性的态度去培养这个市场。
“香港基金进来能为客户
第二味:研发能力不足
经过几年停滞后,2015年资产证券化迎来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上证所已受理资产证券化项目近170个,受理金额超过1500亿元,对其中的120多个项目出具拟同意挂牌转让的无异议函,拟发行总金额超过1100亿元。
在公募基金方面,REITs产品也在2015年横空出世。2015年9月30日,内地首只公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停滞多年的公募REITs终于破冰,进入居民的资产配置池。
这一创新让业内人士激动不已。长期以来,公募基金投资局限于股票、债券以及货币领域。而REITs在美国及澳大利亚都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产品,其投资主力大多是公募基金。
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较私募REITs,公募REITs更能有效地扩大投资人范围,加强不动产并购定价的市场性,实现全流程的透明度。以公募基金为载体,直接投资于有持续稳定现金流和资本增值可能的基础不动产项目公司,是目前实现具有境外成熟市场REITs投资等同效应的最佳途径。”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冷静”。某基金子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很多基金公司想要尝试资产证券化产品,“但问题是你要有能力,还要有资源去做”。
该负责人表示,资产证券化其实并不是基金所天生擅长的投资领域,而是与券商之前的业务有相似的地方。“因此,很多基金公司自身并没有产品的设计能力,所谓的‘资产证券化’更多地只是一个空壳,干的还是‘新瓶装旧酒’的事情。”
在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监陈剑看来,和券商相比,基金子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大的差异仍在团队的综合能力上。
“不同于传统资产管理业务,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更多投行的经验和积累,券商更有优势。”陈剑表示,在资源积累方面,券商投行部门本身也有更多项目经验沉淀,比如此前承销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的项目,更容易转化或衍生出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先天优势,“蛋糕本身十分大,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基金子公司去弥补这块短板。”
此外,对于资产证券化市场整体的发展,上述负责人也表示谨慎。他告诉记者,目前内地只有一家基金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并成功挂牌,但这并不足以推动市场的发展。
“只有等到10家以上的大型机构都试水这一领域,并且每家都推出一两个产品,市场才会跟进。毕竟小的机构没有这么强的创新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该负责人表示。
第三味:风控水平需加强
除了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建设,公募基金公司也需要更多地倾听和了解投资者的需求。
朱绩崧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主要购买的是债券基金,除了看中其较为稳定的收益之外,也希望通过债券投资对冲股市投资的风险。
朱绩崧的选择或许能代表目前部分投资者的心态。在《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已过耳顺之年的退休人士,还是刚刚工作的“90后”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风险”二字。事实上,风险高低已经成为目前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果说2014年“11超日债”未按期付息打开了债券市场信用债违约的“潘多拉魔盒”,那么2015年信用事件频出则被视为打破刚性兑付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也逐渐蔓延至相关金融产品,债券基金就首当其冲。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信用债基金尤为难做。因为以前的“违约”最终都实现了刚性兑付。但是这种情况在2015年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原因是信用债违约变成现实。这个变化意味着债券基金不能再为了博取收益,而专门投资低评级的债券。
博时基金现金管理组投资副总监陈凯杨表示,目前信用债的违约风险显著上升,信用债违约的现象会增加,规避风险成了未来一段时间信用债投资的当务之急。
在重重压力之下,部分信用债基选择主动转型,以期早日脱离这个泥潭。2015年12月12日,汇添富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定于2016年1月11日召开汇添富信用债基金持有人大会,主要议题是将该基金转型为汇添富6月红添利定期开放债基,同时修改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相关事项。
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客户投资偏好的改变对专业机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市场所熟悉的刚性兑付环境不会再存在,那么专业机构的专业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之前我们的制度设计太容易,所以投资人根本没有风险意识的概念。现在市场正在变得理性,在这种过程中肯定会有人赔钱,但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