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题:透视转型升级压力下的贵州之变
新华社记者赵晓辉、王新明
当前,中国经济来到了爬坡过坎儿的关键阶段。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贵州省及时转变思路,积极培育新产业,创新政策措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大数据带来新动力
2015年,中国经济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6.2%。然而,位于中国西南的欠发达省份贵州,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却有望超过10%。
三年前,急于转型脱困的贵州省开始谋划大数据产业发展。冬无寒冬夏无酷暑的气候、远离地震带的地质条件、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可直接降低数据中心的用电成本,贵州非常适合发展数据产业。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可能将贵州发展为西南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
贵州省有关负责人说,从基础设施、大数据金融、人才、大数据资源等几个方面共同发力,贵州省努力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
2014年3月,贵州正式宣告发展大数据产业,率先建设了首个统筹省级政府数据“聚、通、用”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创建首个国家级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率先创建国家级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率先建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众筹金融交易所,探索数据货币化交易和众筹金融等。
新做法催生新活力
前不久,贵州省六盘水市领导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它来自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法国拉法基集团。在这封用中英文撰写的感谢信中,赞扬了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为企业精准帮扶、贴心服务、推动发展所做的努力。
“他们感谢市里为企业解决了现实问题。”六盘水市经信委主任吴坚说,在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中,拉法基瑞安贵州分公司水城厂向帮扶组提出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四个困难: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差异、水城工厂矿山粘土矿土地归还、矿山专用公路安全治理和市场公平竞争。经过协调处理,其中三个问题得到解决,最后一个问题正在由省里协调处理中。
“拉法基在六盘水的经历只是贵州‘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贵州省经信委副主任宛会东介绍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2014年9月起,贵州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即:省级抓“百”户企业立标杆、市级抓“千”户企业强骨干、县级抓“万”户企业夯基础,省市县三级领导面对面、点对点开展企业贴身服务,促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统计数据显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一年多来,贵州省24位省领导亲自挂帅,50位厅局长主动参与、全程帮扶,238名市领导和1765名县领导跟进,共帮扶企业11151家。在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下,已帮助解决问题9591个,解决率达到66.67%。
宛会东认为,“百千万”工程已成为企业反映问题的主渠道和工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建平台、强服务、优环境,一批中小企业成长壮大,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以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从零起步,发展势头强劲。贵州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依然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将力争进入全国前三名。”宛会东说。
新潜能助力转型升级
“当前,从整个工业运行情况来看,出现了‘三个分化’。”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说,第一个是行业出现分化。一方面,有些传统产业比较困难,而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新的业态增长还是比较好的。比如高技术制造业,2014年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个百分点。第二个是企业出现分化。有比较困难的企业,也有发展比较好的企业。第三个是区域地区出现分化,有些地区特别是转型升级行动早的地区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
贵州的转型发展走在了前列,尤其是其对大数据产业的提早布局使得转型之路比较顺畅。“实际上,包括大数据产业在内的一些新兴产业总体发展不错,当前正在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冯飞说。
他认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市场规模的优势。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9.5亿,高居全球第一,市场规模十分庞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所掌握的数据将占全球整个数据量的20%,充分体现了超大规模国家的市场优势。
“中国有一批创新活跃、规模相当大的企业,这也是发展大数据的一大优势。”冯飞说。在全球市值居前十位的互联网企业当中,中国占了四席,而且这四个企业基本都是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
此外,中国是IT产品的制造业大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信交换设备等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都是很强的。“硬的能力比较强,再结合大数据这种软的能力,就形成软硬结合的竞争优势,这是发展大数据产业、助力转型升级比较好的条件。”冯飞说。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