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业尽管已经告别了草莽生长的阶段,然而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人才荒”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从2016首届私募行业人才交流会上了解到,此次交流会提供职位总数79个,其中,研究员岗位招聘需求最大,累计26人;法务经理、法务助理、行政专员等行政类招聘人数仅次其后,达17人;技术类、风控类岗位职位需求较少。共收到简历153份,应聘投资经理的人数最多,达63人;应聘研究员的有46人。从本次人才交流会需求情况统计来看,人才类型较广泛,私募行业职位供不应求,但中高端人才匮乏。
资管网总编辑杨志为称,私募行业普遍存在招人难的现象,中小私募这一现象更加严重。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实缴规模4.05万亿元;从业人数接近38万人。但是1.87%的私募管理了50%的市场资金。未来两年,私募行业总体增速或将放缓,存量市场将再分配。资金向私募管理的公募基金和规模以上私募机构转移趋势明显。
相对于公募、券商等机构,大部分私募招聘时会处于劣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4054只,认缴规模5.07万亿元,实缴规模4.05万亿元。其中,管理规模20亿以上私募469家。
凯丰投资副总经理光东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券商等机构规模庞大,相对稳定,在资产管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私募虽然刚刚兴起的行业,但对人才非常渴求。
前不久,凯丰投资向一位从华尔街做投行回国的博士伸出了橄榄枝,但这位海龟最终选择了公募。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公募的平台更大,私募平台毕竟有限,投资范围相对也有局限性。海龟先选择公募,再选择私募也是很好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式。在公募不仅可以培养自己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了解,而且对私募行业也会有更好的了解,通过了解之后可以再甄选适合自己的平台。私募整体收入水平相对公募高,但基本看业绩说话,最终收入和公司业绩挂钩,选择私募还是公募,主要还是取决于人才自己的评估。
菁英时代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监严特认为,私募行业快速发展是在2014年备案之后。但不同公司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人才的诉求也有差异。菁英时代愿意花时间去培养队伍,并给予充分的激励,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这批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对公司理念会有很深刻的认识,从长远角度看对公司发展有很大帮助,他们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私募招募人才难,好不容易招到人,流动性大是私募行业另一个尴尬的话题。盛冠达资产投资总监黄灿称,量化投资在国内发展比较晚,对人才的需求跟行业、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现在,量化投资招人对基础要求要高一点,更倾向于招聘有比较鲜明特长的人,比如精通计算机或数学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
黄灿认为,私募行业人才流动性比较大,和行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行业处在初级阶段,一方面,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这些企业要开展业务就要挖人,人才流动随之变高。另一方面,和企业机制也有关,国内目前几乎没有一家从事量化投资的公司有好的激励制度或好的职业发展通道。盛冠达资产最近也在不断反省,完善。
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些求职者,他们普遍看重职位跟自己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相关程度、薪资待遇水平、职业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等。
在人才交流会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位拖着行李箱前来应聘的求职者。这位求职者前一天晚上刚从山东来到深圳,他的求职意向更偏重投资或研究等方向,这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未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基金经理。(记者陈冬生)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