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9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司南
1月15日,布伦特重现久违的八连跌,与WTI双双以跌破30美元大关收场,而上一次油价触及如此低的点位,得追溯到12年前。国际原油跌势从2014年下半年延续至今,油价的“底线”也成为业内关注话题。
焦点一:油价为何迅速下跌?
2014年下半年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市场油价从每桶110美元快速下跌至40美元以下。这种跌势一直延续至今。油价为何跌跌不休?
我们知道,价格的波动直接受供求关系影响,原油也不例外,供应充裕且过剩的国际局面成为油价的头号利空。作为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以及OPEC的老大,沙特从2014年领头表示要提高原油产量,曾经因其减少原油供应而提振起来的油价开始发生转折。除沙特外,OPEC产油国以及俄罗斯等真实原油产量也都居高不下。而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导致其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净出口国,更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
其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中国经济下行态势未减,以及持续的暖冬气候,均对原油的真实需求和需求前景均构成拖累。全球经济欠佳和供需失衡导致全球石油库存高企,高库存也对油价构成下行压力。此外,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使得美元得意维持强势表现,也对油价形成持续性压制。
焦点二:油价的底线在哪里?
油价跌成这个样子,底线在哪里也成为业内关注焦点。根据全球资管巨头BlackRock的预测,国际油价底最终将会在24或25美元一带徘徊。而来自渣打银行以及高盛的预测,油价将跌破20美元。
任性的油价也已经多次“打脸”预测机构。当前,国际油价已经跌破30美元,在28美元附近徘徊。当前油价即将向下测试25美元的关口,如果25依然守不住,那么20美元就也不再遥远,因此,油价的“底线”难以断定。
焦点三:未来油价走势如何?
虽然国际油价的“底线”难以预测,但其未来的走势还是可以言明一二,有研究机构认为在供应过剩格局将贯穿2016年的大前提下,偏空与黯淡成为油价的总体基调。日前,阿联酋能源部表示阿联酋不会推迟石油项目,即还将维持高产量来确保和抢夺市场份额,OPEC成员国与其他产油国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就在上周,伊朗石油部下令,要求全国石油产量每天增加50万桶,六个月内提高到每日100万桶。这意味着伊朗不顾国际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态势,执意加大产量与出口。在市场份额的博弈下,OPEC其他产油国均没有要减产的打算,供应过剩的担忧仍然存在。由此不难推断,油价或将进一步下跌。
不过,维持高产量虽能够帮助产油国争夺市场份额,但随着油价的持续下行,OPEC等产油国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OPEC有意要协调成员国达成协议,实现减产。不过沙特与伊朗的断交危机凸显了OPEC组织成员之间的矛盾,导致OPEC组织出手拯救油价的效果并不明显,减产的决定近期内很难落地。
焦点四:去年我国原有进出口表现如何?
作为原油需求大国,中国的原油需求对国际油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2015年全年来看,受益于低油价的契机,我国原油进口量稳步攀升,进口成本大幅走低。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原油进口量达到3.355亿吨,创出历史新高,同比上涨了8.8%;进口金额为8332.8亿元,同比下降40.5%。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2015全年进口原油量大增,一方面是由于新增炼油产能拉动了进口原油需求,比如中化泉州炼厂投产,以及扬子石化和九江石化等企业的扩能。另一方面则受国家战略储备的需求支撑,超低的国际油价使得进口原油成本大幅降低,国家借此良机大量屯油。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中国战略储备库存预计约占一期、二期已建成总储备库容的75-80%,而社会储库代储量约相当于已建成总储备库容的24%-30%。
此外,2015年12月青岛石化、洛阳石化等企业结束检修,使得主营炼厂原油加工量出现提升;有数据显示,12月地方炼厂开工率明显提升,部分地炼的进口船货也陆续抵达,均刺激原油进口量创单月新高。
焦点五:成品油价格设置下限有何益处?
我国既是石油消费大国也是进口大国,油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设定了成品油价格调控上限与下限,上限是130美元/桶,下限是40美元/桶。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当市场原油价格高于130美元时,国内油价零售价格不提或者少提。
纵观油价发展历史发现,2008年8月以后,国际油价再也没有超过130美元。在OPEC等产油国不减产,原油供应过剩以及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态势下,原油价格重回130美元短期可能性较低。不过就当前国际油价环境而言,40美元的“地板价”使得消费者无法进一步享受低油价红利。
PS:还是祈祷国际油价继续下降吧,虽然国内不可能降价,但至少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