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账前四问
1.是否认识对方、对方是什么人
2.为何要转账给对方
3.是不是汇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4.是否收到警方防范电话诈骗的提示
假借回馈老客户 电话销售伪劣山寨手机
2万多人被骗上千万元
华商报讯(记者 贾凡 冯强)从2014年11月开始,四川男子房某、龚某、周某等人在蒲城县设置“非法话务站”,以答谢用户、低价销售手机为名,打电话销售伪劣山寨手机。先后已有2万余人受骗,涉案价值千余万元。目前,3名主要嫌疑人及49名“话务员”和“快递员”等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1人监视居住。
线索 从话务员招聘信息看出端倪
2015年12月16日,蒲城县公安局民警在正常工作排查中发现,一招聘网站上出现了大量招聘话务员的消息,是一家名为“成都手机用户回访中心”公司招聘话务员,这一信息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在蒲城县不会有公司大批量的招聘话务人员,该公司的招聘行为让人费解。”蒲城县公安局副局长野青说,民警经过前期排查发现,该公司行为可能存在电信诈骗,蒲城公安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该虚构的公司在蒲城县设置了一个站点,平日有大量话务人员拨打电话,而所拨打的电话均是成都市的。
专案组民警很快在蒲城县县城确定了该公司设置的站点。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窝点是成都市一个诈骗团伙的下线站点。
经过半个多月的侦查发现,该公司主要以房某、龚某、周某3人为首要负责人,在成都市还设有3个窝点。
查获 端掉4个窝点 抓获首要嫌疑人
今年1月13日,渭南警方在成都警方配合下,先后将该公司设置的包括蒲城在内4个窝点(另3个窝点都在成都)的50名话务员、冒充快递员等嫌疑人及3名首要嫌疑人抓获,并缴获电脑、服务器、话务机等电信诈骗设备200余台,假冒充值卡10000余张,伪劣产品手机200余部。
经查,从2014年11月以来,嫌疑人房某、龚某组织陈某周某等人,在四川成都和陕西蒲城两地以公司招聘大量话务员为由,设置“非法话务点”,利用非法改号软件,以“成都手机用户回访中心”的名义,“回馈老客户”为幌子,向四川、陕西两省手机用户销售假冒伪劣山寨手机,从中非法牟利。
骗术 谎称“智能手机”只卖499元
“该团伙购买的号码主要是成都市的号段,通过一种网络软件将从蒲城拨打过去的电话号码改为成都所属号码,以公司名义答谢客户为由,骗取成都手机用户购买伪劣手机。”蒲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孙西红介绍,该团伙是虚构并不存在的公司,所用的身份信息全部是假的。
据了解,该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是,将购买而来的手机号码用户进行有效的筛选,随后拨打电话号码,告知对方获得了公司回馈的机会,可低价购买一部“智能手机”。
话务人员会将其联系方式告知冒充负责配送手机的“快递公司”,随后“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会联系手机机主,确认、核实其身份地址等信息后,将“获奖”的手机送到受害者家中,货到付款,收取499元购机费。
“受害者都有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嫌疑人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人上当受骗。”野青说,该案件与其他诈骗案件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案会给受害者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物品,但都是伪劣山寨产品,且嫌疑人采取广撒网的方式联系手机用户。
野青说,因每个受害者被骗的金额较小,有的人不会太在意,便不选择报警。即时有人报警,也有可能只是存在个案的情况,是否构成诈骗很难确定,因此才给了嫌疑人可乘之机。
“该团伙的行为涉嫌诈骗,因为他们所拨打的电话内容是虚构的事实,骗取了较大的金额,且拨打的电话达到了500次以上。”孙西红说,这个团伙选择在蒲城设点,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隐蔽性,为公安部门的打击增加了难度。
渭南警方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宣传周活动
电信网络诈骗“命门”是“要钱”
转账前先问自己4个关键问题
1月18日到1月22日,渭南警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首次宣传周活动。民警提醒市民:电信诈骗的“命门”是“要钱”,账前要自问是否认识收款人、对方是什么人,为何要转账给对方等问题。
案例 老人被骗47万后抑郁中离世
1月18日,东风街派出所所长史炜介绍,2000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蔓延迅速,发案数量和涉案金额每年都在增加。根据已经破获的案件来看,犯罪分子的骗术不停在翻新,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到近年来的“猜猜我是谁”等,团伙作案、反侦查意识能力非常强,且跨境犯罪十分突出。
2013年底,东风街派出所曾接到一名退休老人的报警,称之前接到一名民警的电话,称因老人涉嫌洗钱要对账户进行冻结,后来老人按照对方的要求将所有的积蓄共47万元,一次性汇到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中,最后才发现被骗。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调查,发现钱被汇入一个北京的账户,最终发现47万元在老人刚汇入10多分钟内,在境外消费一空。史炜介绍,老人因此郁郁寡欢,最终不幸离世。犯罪分子后来虽然被绳之以法,但老人的生命已无法挽回,这也让办案民警愧疚不已。
提醒 切勿相信天上掉馅饼
史炜说,根据电信诈骗案件受害人的情况来看,被骗者除了一部分人是缺乏社会经验、胆小怕事外,更多是因为轻信谎言、贪图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今年1月初,东风街派出所接到一名青年男子报警,自称被骗取了1万元。值班民警询问得知,该男子在路边看到有的车窗插一些印有“无抵押贷款”等内容的小卡片,便想着贷20万元用于挥霍。
“这名青年也承认,他只想着贷款,不想还钱。”史炜介绍,拨打电话后对方询问了青年的情况后,表示可以放贷,但要求青年新办一张银行卡,并将给银行预留的电话留成卡片上的电话,理由是公司要及时掌握贷款情况等。
男青年对此没有产生任何疑心,全部按照对方的要求完成。随后,对方在电话中要求先预存1万元的利息,两三天内便会放款。男青年将1万元存入账户等待放款未果,去查询时才发现存在账户上的1万元已被转走。
“这个案子的受害者就是典型的贪图不劳而获。”史炜说,也希望广大市民以此为戒。
警惕 转账前自问是否认识对方
史炜说,不论犯罪分子编出什么理由、手段如何翻新,最终目的就是要骗取钱财,这也是电信诈骗的“命门”。
“电信诈骗案中的犯罪分子要骗取钱财,必须通过柜台转账、ATM机操作转账及网银等网络转账等方式进行。”史炜介绍,为了提醒市民不要上当受骗,从2013年底开始,在东风街派出所联合辖区的银行网点,对柜面转账实行“四询问一告知”制度,要求柜台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转账业务的市民,询问是否认识对方、对方是什么人,为何要转账给对方,是不是汇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是否收到警方防范电话诈骗的提示4个问题。
史炜说,这一制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两年多来,该所辖区21家银行网点已成功发现36起市民被骗案件,并成功阻止。他同时提醒,市民在网上进行转账前,也可以问问自己这4个问题。最关键的是,希望广大市民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华商报记者 杨托 冯强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