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月22日电(记者谷训、陈国洲)在重庆市璧山区CBD的一间会议室里,余智谋和他的团队正在讨论现阶段如何借力天猫、京东等成熟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以及这样做对于今后自有平台建设的利与弊。
这是重庆大学在校生创业项目芭蕉页,一个立足于县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的“互联网+农业”项目。
芭蕉页创始人李文强说,这个创业项目的前身是他本科阶段参与的一个校园社团活动,帮助区县的销售合作社组织水果义卖。他在社团活动中了解到,偏远区县有很多新鲜、优质甚至稀缺的特色农产品因为没有销路而烂在地里,农民最远只能卖到县城,销量很小。而且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即使是有地理标志意义的特色农产品在重庆市的知名度也不高,在全国范围内更是鲜为人知。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李文强发现传统模式无法解决偏远地区农产品销售的痛点,作为一个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他意识到“互联网+农业”大有可为,公益性的社团组织也难持久,只有商业化运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深。
李文强与师弟余智谋一拍即合。“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于农业的问题可以说是有一种情结吧。我想用我们的创意和努力服务社会,回馈农村。”余智谋说。
芭蕉页项目以县域为据点,以地方政府、经营业主、生产农户为服务对象,从农产品品牌创意包装,到网络营销,再到流通渠道建设,为用户提供全流程的农村电商建设与运营服务。这一项目得到了区县政府的欢迎和帮助,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他们走访农户,了解产业情况,为项目落地提供便利。目前芭蕉页电商服务已进入重庆市城口县、石柱县、璧山区以及四川省乐山市、贵州省六盘水市等西南地区市场。
余智谋说:“农产品提高附加值最根本的是要提升文化附加值。”他们第一个成功推出的农产品——城口县东安镇野生板栗,就在品牌文化上下足了功夫。第一次到东安镇时,余智谋和他的小伙伴们看到夕阳下竹林村舍、炊烟袅袅的景象,觉得非常符合传统文化中对于乡土故里的描绘,于是给东安特产野生板栗取名“故乡”板栗,在产品包装、广告文案等方面打出“故乡牌”。并采用线下推广、线上销售的形式,针对重庆大学师生进行定向销售,很快实现了盈利。李文强说,只要有盈利就是对项目的肯定,今年芭蕉页团队将继续打造东安“故乡”板栗品牌,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线上营销,扩大销售渠道,争取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今年1月,芭蕉页网络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从公益性的学生社团到商业化运作的公司,学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帮扶作用十分重要。经过重庆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严格的评审,芭蕉页项目进入帮扶体系,获得了1万多元的启动资金。李文强说:“学校的扶持作用不局限于钱,最大的帮助是从社团到公司,学校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评审过程就是一个引导过程。”
另外,学校提供的交流展示的平台对于这些创业项目也是意义重大,比如去年12月在重庆市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实践活动上,李文强和余智谋的团队不仅得到专家指导和与投资人洽谈的机会,还获得创新创业大赛铜奖,随后,作为重庆大学推荐项目,芭蕉页团队入驻璧山区CBD大学生创业基地,接下来将在这里获得工商、税务、质检、融资等一系列绿色通道服务,就如李文强所说,“我们只需要做好项目本身。”
在采访中,余智谋和李文强多次说到,他们正在做的是一项将个人梦想与社会责任、时代潮流相结合的事业。因为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已不再只是农民的事业,而成为年轻学子们创新创业的新天地。李文强说:“我们正是在顺势的方向上做了我们自己想做的事,并产生了价值。”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