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23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刘宝兴
上海自贸区目前新注册企业3万家,其中外资企业5000家,占新设企业的20%。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湧日前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制定一个覆盖内外资的大负面清单,该负面清单将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出台。
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2014年年底,上海自贸区扩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2015年4月27日,上海市举行扩区动员大会,自贸区扩展区域在浦东新区政府揭牌,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三大片区正式纳入上海自贸区。
张湧透露,上海自贸区扩区后的6个月内,自贸区境外投资项目为229个,对外投资额为93.8亿美元;而从上海自贸区正式成立到正式扩区的20个月时间里,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71个、97.76亿美元。由此可见,上海自贸区扩区后对外投资增长效应明显。
张湧还援引数据称,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据介绍,40家机构接入分账核算系统,已开设FT账户约4万个,账户收支总额1.83万亿元。有235家企业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去年前11个月,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突破1万亿,占上海全市的43%。
据张湧透露,“我国目前正在制定一个大的负面清单,会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出台,这是覆盖内外资的大负面清单。”未来外资企业,“先看这张大的负面清单,如果要做的项目不在这里面,再去看小的负面清单,如果也不在小的负面清单,这个外资项目才能搞备案的”。
张湧指出,关于事中、事后监管,意味着建了一个“放管服”的大表,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而“放管服”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
张湧是在1月23日由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每日经济新闻、民耕资产、海棠金融等联合举办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发展论坛”上,透露上述信息的。
据张湧介绍,自贸区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对标国际。自贸区是介于美国“两洋战略”和中国“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海自贸区是在这么一个国际背景下设立的,承担了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代表国家,在整个对外谈判的格局当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把中国在对外谈判当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找到突破口。”
张湧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在真正全球化环境下,倒逼我们的改革,尤其是改造我们政府的管理模式,包括监管模式。”
“企业和市场的痛点问题,就是自贸区的改革重点问题。”张湧还指出,未来上海自贸区努力的方向是对照中央的要求、对照国际的标准、对接企业需求,要做到“一个结合”,把综合配套改革和自贸区结合起来;“两个联动”,切实把自贸区改革与四个中心、科创中心相结合;“三个延伸”,一方面自贸区要延伸到整个浦东,一方面要延伸到整个上海,第三个是延伸到整个中国;“四个拓展”,进一步拓展跨境投资和跨境融资等方面的金融功能,拓展“中转集拼”、船舶登记等航运和贸易功能,拓展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功能,通过营造好的制度安排拓展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