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28日讯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徐高认为,面对当前困局,调控汇率中间价、加强资本流动管制这些非市场化措施只是短期权益之计。它们若长期实行下去无疑是开汇率改革的倒车,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会打击我国改革的声誉。真正的出路是找到在汇率形成更加市场化、变化更加灵活的背景下,稳定人民币汇率,抑制过度波动的办法。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引导和稳定汇率预期。预期稳住了,市场力量就是汇率波动的减震器,能自动起到稳定汇率的作用;预期如果不稳,市场力量就是汇率波动的放大器,将大大增加稳定汇率的难度。
所谓稳定汇率预期,简单来说就是让市场相信人民币不会大幅度贬值。在中国经济不出现系统性危机的前题下(没有经济硬着陆、不爆发金融危机),这主要取决于汇率调控政策。这方面有四点可供决策者参考。
第一、为了稳定汇率预期,决策者需要向市场清晰无误地沟通汇率政策目标。看上去,沟通的时候模糊一点、多一些“神秘感”,可以让决策者保留更多政策灵活性。但博弈论告诉我们,有时只有捆住自己的手脚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当前的人民币汇率调控就是这样。当决策者对自己心中的汇率目标语焉不详时,市场就会以最悲观的方式来揣测政策,哪怕是人民币汇率的微小走弱都会被市场解读为决策者对汇率的弃守,从而导致贬值预期大幅增强。而这反过来又压缩了决策者的操作空间,迫使其只能熨平汇率的所有波动。近几天人民币即期汇率重回几乎不动的状态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所以,只有决策者把自己心中的汇率目标区间告诉市场,才能打消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无底线贬值的恐惧,让市场不再成为惊弓之鸟。这样一来,汇率预期才能稳得住。
第二、从稳定预期的角度来看,决策者在向市场沟通了汇率目标区间后,必须要表现出坚守承诺的决心。从引导预期的角度来看,重要的不是决策者做了什么,而是市场预期决策者会做什么。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虽有消耗,仍然超过3.3万亿美元,足够支付我国20个月的进口。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仍然相当健康,2015年货物贸易顺差接近6千亿美元。近一段时间我国资本流出规模虽然不小,但那更多是贬值预期的果,而非贬值预期之因。因此,我国维护汇率稳定的政策弹药十分充足。只要决策者表现出维护汇率稳定的坚定态度,市场自然不会愿意与决策者反着做。但是,如果决策者畏首畏尾,态度不够坚决,政策信誉就难以建立,稳定预期就成了一句空话。
第三、政策不能再“出其不意”。出乎预期的政策会对市场带来最明显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者就应该追求让市场意外。事实上,预期之内的政策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只不过那种影响是产生在预期形成之时。而且,那些被市场预期到的政策还会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加强其政策效果。就人民币汇率来说,如果现在再来一次性大幅贬值,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冲击全球经济。
第四、可以提高汇率决策的行政层级,增强我国汇率政策的信誉。尽管我国高层领导有时会就人民币汇率发表看法,但看上去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具体决策权在人民银行。而人民银行同时又是外汇市场的一个主要参与者。这样,市场往往会通过央行日度操作的变化来推测货币政策导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其结果就是市场预期高度敏感于汇率走势的波动,既不利于汇率稳定,也挤压了人民银行自身的操作空间。如果能把汇率决策权上升,由国务院来发布汇率目标区间,则既能增强目标的可信度,也能把人民银行从市场聚焦的目光中解放出来,从而能更灵活地调控汇率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