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丑陋建筑”有何指标?
什么是“丑陋建筑”,是否有一个科学的“硬指标”?
王明贤认为,是否丑陋“有一个共性”。如现代建筑应该以现代功能为出发点,来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但他也承认,在具体的建筑上,很多专家还是有分歧的,比如对于央视新大楼“大裤衩”的探讨。
据王明贤称,2010年的丑陋建筑评选时,央视新大楼被网友投票选为第一丑陋建筑,但在最后专家组讨论时,大部分的意见却认为“虽然现在很多老百姓接受不了,觉得它很丑陋,但实际上它代表了世界建筑发展很重要的趋势,并非为了奇特而奇特,我们觉得这种实验还是值得鼓励的,所以后来它就没有被评上丑陋建筑。”
建筑畅言网回复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丑陋建筑的评选标准包括:建筑使用功能极不合理、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极不和谐、抄袭、山寨、盲目崇洋或仿古、折中或拼凑、盲目仿生、刻意象征或隐喻、体态怪异恶俗和明知不可为而刻意为之9项,并称“评选标准依托强大的学术背景,但并未拘泥于学术”。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看来,“奇怪”本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常见,即通常说的“少见多怪”,这是中性的描述;另一个就是哗众取宠,故意做成另类的、具象的象形建筑,“这种是我们要反对的丑陋建筑。”
事实上,尽管“丑陋”并无明确的评判标准,但杜宏武指出,对被认为是“丑陋”的建筑都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那就是偏离了文明的共识性、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不被主流意见认同并且评价偏低。
他认为,“创新”和“奇怪”是两回事。现代建筑材料、建筑工艺都有了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形式上的理性探索,并不会导致建筑看起来“奇怪”,如采用全新的结构、绿色环保的材料或者节能的方式,从出发点到手段再到表现形式,“即便结果看起来可能跟以前不同,但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可以很明显地分辨是不是标新立异。”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杜宏武看来,对建筑的基本要求“适用、坚固、美观”之外,最重要的是应当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目前的建筑,很多时候是追求一种外观的夸张,缺少细节上的一个对人的关怀。“事实上,绝大多数建筑还是要朴素、大方、实用,设计上要贴近人们的需要,包括功能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
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美术研究所所长的程远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则一针见血指出:丑陋属于美学上的概念,本身就难以界定,夹杂了个人感受。他表示,中国的丑陋建筑多了去了,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