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2月11日电(记者王劲玉、王飞航)山西省吕梁市,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占山西全省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被称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吕梁市实施产业扶持、技能培训与政府保障相结合脱贫攻坚举措,以期如期“断穷根、摘穷帽”。
“有了泰瑞农场的带动,家里不仅有了地租收入,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正在离石区康家岭村泰瑞农林牧场打工的农民郭二贵高兴地说。
郭二贵口中的泰瑞农场是由当地民企老板投资建立的综合性生态农牧基地,农民把地租给企业,再为企业打工,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2000多亩经济林,大棚、养殖、副食加工组合发展,农民收入节节攀升。
康家岭村村干部介绍,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21元,到2015年已增加到5056元。农民尝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2014年以来,吕梁市提出“8+2”农业产业扶贫思路,红枣、核桃、小米、养殖等传统农业项目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仅红枣核桃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就有100万亩,覆盖产区124.37万人,农业产业“百花齐放”。
交口县双池镇梁家沟村村民吴丕玉原来种玉米,12亩地一年收入5000多元,现在经营村委统一给贫困户搭建的食用菌大棚,一个大棚五六分地,栽培香菇,第一茬就收入1万多元。
方山县卧龙潭村过去是一个“五难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去年以来,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村民们瞄准农林和养殖业,农民增收路子越走越宽。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到2015年底已经突破5000元,“光棍村”的庄稼汉也有底气去周边村子娶媳妇了。
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吕梁市筹划用两年时间在全省1439个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初步测算,可为所有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700—800元,为每个贫困村年均增加集体收益5万—6万元。
产业扶贫解温饱,技能培训鼓腰包,吕梁山上掀起了技能培训“热潮”。
2015年9月8日,山西首个家政护理扶贫培训项目在吕梁市离石区开班。首批350多名来自吕梁贫困山区的农民接受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培训。
家住离石区马茂庄村的郭琳琳一早就骑着电动车来到位于城北的恒大华府小区,当月嫂的她激动地说:“每个月4000多块钱的收入,比我家男人挣的还多。现在正是娃用钱的时候,顶大事了”。经过专业培训的郭琳琳比以前挣得多,还更受欢迎。
在这种类似的护工护理和家政培训上,吕梁市一年投入1.2亿元,组织6万名贫困群众培训,开创了“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离石区已有1428名学员取得了人社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并且在太原、北京等地就业。
今年以来,吕梁市又确定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吕梁卫校、吕梁技校等五所学校作为试点,预计年内培训贫困人口1万人,并且成立吕梁市护理护工就业服务中心,与省内外家政公司、养老机构建立就业合作关系,吕梁山的“婆姨”们走出山西赚钱再也不是梦。
在去年10月30日离石区举办护理护工招聘会上,700多名护工与省内外21家家政公司进行对接,签订就业合同,其中部分人已于11月初上岗就业,每月收入可达4000-6000元。
扶贫的同时,吕梁市将目光放在了防止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农民返贫,在农民一次性支出较大的教育、医疗等“大活计”上做文章,防止因学返贫,因病返贫。
孝义市克俄村的任广益一家四个兄弟全是硕士研究生,然而,在为家庭带来荣耀的同时也让这个家庭负担加重,步履维艰。
现在,随着全市将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纳入营养餐补助,就读普通高中的免除全部学杂费,考入专科以上院校的给予学费资助,因学返贫得到部分解决。
与此同时,贫困户新农合参合费、新农合门诊补偿、县级以下新农合定点医补偿、新农合住院补偿全部大范围提高,提前告别农民因病返贫时代。
预先筹划,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确保在脱贫攻坚的大战中不落下一个“战友”。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