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2月13日电(记者刘宝森)今年春播,继续种玉米还是出租耕地成了河北青县北王庄村刘振坤老人的两难选择,作为70多年种粮老把式,去年差强人意的收成以及波动的粮价让他一时间没了主意。
春节期间,记者返回北王庄老家。这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除了种植冬暖大棚外,仍有大量的土地种粮。期间记者与部分村民拉家常,聊收成,了解他们新一年农业生产的所想所盼。
刘振坤家有十多亩地,连续多年只种5亩的玉米,剩余的都包给了本村人种植大棚蔬菜,每年每亩能得600多元租金。“地不撂荒,包给别人种啥都不算浪费,三提五统不用拿了,租金白赚。”刘老汉说,“去年还得了900多元钱的种子补贴和种粮补贴。”
然而,去年北王庄村差强人意的玉米收成,却让刘老汉为今年春播犯了难:这5亩地是继续种玉米还是租出去?他指着房子一侧的玉米囤说,去年一共收了2000多斤玉米槌子,长得干瘪,个头小,有黑粒,产量不及前年的一半。
据这个村不少村民反映,去年春天,北王庄下了几场小雨,把玉米播种上了,长到一米高,天气开始大旱,期间虽补了几场雨,但杯水车薪,一直到秋收,干旱形势一直没能缓解。
“有机井的地方缓过来了,离得远的甚至无水可浇的地只能看天吃饭。”刘老汉的邻居孙福强抱怨说,他家的玉米也因干旱减收了不少。
近期粮价价格的波动更让刘老汉拿不定主意。“别看去年收成‘二五眼’,价格还特别低,这个时候一斤才7毛多钱。”刘老汉表示对市场看不明白。他拿出记账本,前年5亩地玉米槌子收了5628斤,到了去年四五月份,以每斤0.98元价格卖给了粮贩子,但从那以后,玉米价格一路下滑。
北王庄村西头有一家脱粒厂,粮贩子从四里八乡收来的玉米都到这里脱粒,然后送到客户手中。他们反映,粮价有时隔日都不同,去年11月的一天送过去时价格是0.91元,到了第二天就落了3分钱。
“人家落了钱,咱都不知道,赔钱也得给!”一位粮贩子说,“否则运回来,价格可能会再落不说,来回的运输费、人工费还得搭进去。”
农历三月就要播种玉米了,一辈子种粮的刘老汉一直坚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老规矩,但今年却有些动摇。“人上了年纪,干不动了,再说按照去年收成一亩地合不上六百元钱,不如包出去,自己还落个清闲。”老人不情愿地说。
北王庄的不少村民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让那些还没有覆盖到的农村地区在年景不好时能够有所补救措施。同时,打造更加透明的粮价信息的传递通道,不让农民两眼一抹黑,确保他们增产增收。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