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空间辽阔,改编并非没有边界
然而近年来,尽管西游记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口碑之作却并不多见。“改编《西游记》蛮难的,一方面不能轻易挑战公众对于这个故事形成的固有认知,另一方面又不能因循守旧。这就意味着,尽管它可供阐释的空间很大,但也是有边界的。”石川这样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人对之前上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颇多诟病。在该片中,决心修炼成仙的孙悟空在牛魔王的煽动下大闹天庭,迫使三界展开神魔大战。有学者认为,片中对孙悟空的阐释,就背离了普通观众的理解和想象———天地之间一灵猴,怎么可能受到牛魔王的蛊惑?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西游记》的丰富可能性,说到底,来自其本身蕴含的丰富主题。对于这一作品的成功改编,牵涉到如何真正理解作品,挖掘每一个重要角色的精神气质,而不是简单化地用特效和所谓后现代来处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每一根猴毛都是一个孙悟空,每一次变幻出来的新猴王,都应该带着《西游记》中的某一个重点。
“《西游记》的改编其实几乎是所有古典名著翻拍时面临的问题。为什么在技术进步资金充裕创作理念多元的今天,越来越拍不出一部好作品?”韩浩月这样说。他心目中的成功改编,除了视觉特效外,还应该打通时空隔阂,让公众感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人在精神上的相通,由此获得精神和文化上的启发。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这类电影作品都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