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加之一月份的新增信贷创历史新高,一些机构判断认为,信贷政策、金融政策将释放出更强的稳增长信号,政策刺激力度将显著增强。
金融支持的确是推进工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但这种支持将更多侧重于结构而非数量,简单地说就是“支持谁”比“支持多少”更重要。
考虑到今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目标,信贷政策导向只能是“有进有退”,货币信贷的增速或将持平于去年,但信贷的结构和支持方向将有更大的优化调整,而且金融机构本身也有了很大的自主调整动力。未来政策的演绎将如央行所言,《意见》提出了重点支持的具体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明确了坚决退出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导向,积极引导金融创新紧密结合工业创新,着力改造工业发展传统动能,积极培养工业发展新动能。
在经济转型时期,传统产业产能淘汰,新兴产业还未发展起来,总体经济增速易出现波动。因此引导金融支持重在控制资金投放的着力点和速度,实现工业总体稳增长。所以说,政策的目的虽然在稳工业增长,但绝非给“供给老化”的过剩产能“打强心剂”。
顾名思义,“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通过要素投入的调整改善供给。因此政策支持工业的关键就在于调整金融支持力度,抑制落后行业信贷投放,定向支持优势企业和新兴行业。
如何落实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这次《意见》要求,引导银行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的支持力度。新兴产业中要加大中长期贷款投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强基工程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指导意见,推动金融业全方位服务“中国制造2025”。在传统产业,《意见》要求,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对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支持工业企业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一律不得给予授信;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这一差别化对待的做法,不仅防范陷入“一刀切”的弊端,也体现了提高供给质量的政策意图。
此外,《意见》明确表示“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水平适度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这一表述和央行近期的一贯表态保持一致。可以预期,未来大范围释放流动性的空间较小,信贷增速将受到调控,贷款再创新高的情况不会继续。刘辰衷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