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火车票定价权,是让国企充分追求自身利益。国企获得更多自主权,像私营企业那样核算成本和利润,可以清晰地看到国企弊病,一样可以推进改革深入。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学界普遍预计,部分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确实存在上浮的空间。
发改委对高铁定价,是根据里程数乘以固定基价,辅以10%浮动。这是计划经济定价的遗留。定价权下放之后,铁路总公司将自主定价,伴随的可能性是此种定价权将继续下放,也许会由地方分公司制定。很多人接受不了,认为定价权下放,意味着提供服务的铁路部门将肆无忌惮地涨价,剥夺民众福利。真会这样吗?
发改委定价固然有一些低票价福利,代价却是热门票价难买,空厢行驶常见,铁路部门低效,庞大的债务越滚越大,最终由纳税人承担。铁路总公司不是铁路资产的名义拥有者,却是实际的核算和运营主体。和发改委相比,它对成本和供需状况更加熟悉。定价权下放后,铁总为追求自身利益,可以自主调价。
虽说国企不比私人部门,铁总定价却比发改委定价接近市场状态。它关注企业核算,对利润和亏损有所反应,同时对市场更为敏感,有提高效率的激励。热门线路涨价,车票更加好买,冷门线路打折,降低乘客负担,不仅铁总账面好看一些,民众也获得好处。这是渐进市场化带来的普遍好处。
铁总会把票价抬到高不可攀的地步吗?显然不会。下放定价权的一大目的,是让国企充分追求自身利益。票价过高,乘客望而却步,换乘其他交通工具,这不符合其利益。铁路虽是垄断部门,却面临和汽车、航空业的竞争。同样的道理,在冷门线路,低峰时期,铁总也有充分的动力降价。
铁总作为国有部门,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定价,甚至不惜减少穷人福利,是否违反公平的原则?我的看法是:如果放弃效率提高,放弃市场化方向的改进,追求绝对的“公平原则”,势必使所有公共部门的改进陷于停顿。
国企获得更多自主权,像私营企业那样核算成本和利润,可以清晰地看到国企弊病,一样可以推进改革深入。
以高铁为例,当它获得自主定价权,名正言顺地追逐利润,财务状况转好,它将谋求更好的发展,寻求更多合作。铁路部门具有盈利空间,也会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如果铁总获得更多自主性,像私营企业那样处置资产,变卖资产偿还债务;或者分拆上市,通过股份流转逐渐私有化,未尝不是好的选择。
很多人提出,国企的渐进式改良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国企起死回生,越做越大,最终阻碍私营部门发展;将国有资产分拆上市,纯粹是圈钱吸血,套取股民的钱使其苟延残喘。这些实情恰恰说明了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弊病只是“成长的烦恼”,应该分别解决。若是担心后遗症而放弃眼前显著的改进,任何改革都将裹足不前。
箐城子(《罗辑思维》主编)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