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达到了30亿美元,也创造了当时全球未上市公司单轮融资新的记录。近日,《华尔街日报》便披露了滴滴出现已经正式启动新一轮融资的消息。而身在这次融资中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滴滴上一轮融资的资金实际上到目前尚没有完全到账。这也成为了滴滴在短短几个月后开始新一轮融资的一个主要原因。
实际上,面对30亿美元融资未全部到账以及急于融资的现实,隐藏在滴滴出行背后的瓶颈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三年千亿元之后瓶颈凸现
在上一轮融资之后,滴滴出行的估值已经达到了千亿元人民币级别(165亿美元)。三年的时间,实现如此高的估值,程维的团队确实创造了一个O2O领域的奇迹。
但是,在奇迹的背后,滴滴也正在遭遇估值的天花板。实际上,在知乎等社区上,滴滴估值近上千亿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以及是否存在泡沫,就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滴滴作为一款打车,或者说出行软件,它最大的价值所在,就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概念。然而,随着中国互联网网民增速速度下降,用户数量的红利期已经结束;短时间内,很难指望其用户有突破性的增长。
但是,迄今为止,在入口的转化上,受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制约,滴滴并没有表现出来太大的创新之处。
之前,滴滴曾经试图进军游戏业务,因为其大股东腾讯很大一块现金流就来自游戏业务。但因为用户群和场景根本不匹配,滴滴游戏中心仅仅运营半年之后,就于今年1月份正式宣布关闭。
当然,在庞大的汽车后市场,甚至金融服务方面,滴滴也都有变现的空间。但短期之内,这些到底能创造多大的现金流,目前来看仍然存疑。
至于代驾业务,随着e代驾坚守不退,这个容量相对有限的市场渐成鸡肋,根本不撑不起那么大的想象空间。
在模式上,对比优步专注于新兴的共享经济和按需经济模式,滴滴的模式则是全盘开花,大而全,轻重资产并蓄,连管理司机的方式都更像出租车公司。这种顶多可称为加入技术手段的新型出租车公司,未来会带来巨大的管理成本;连滴滴内部人士都抱怨说,大公司病已经相当严重。
在技术研发等核心竞争力上,优步坐拥全球最顶级的一批人才,大把的投入来打造牛逼的算法和未来黑科技(如无人车等)。虽然滴滴也开始转向派单,要想赶超恐怕不仅需要时间,更有人才瓶颈问题;流水线式的新业务上马,无助于滴滴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
行业已成血海,盈利或无期
为何滴滴急于融资?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滴滴遭遇了优步的强力反击。优步(UBER)创始人、CEO特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日前在加拿大温哥华参加TED大会期间,接受当地科技媒体Betakit采访时就表示,过去一年,优步虽然在中国市场烧了十亿美元,但在美国已经全盘盈利;而竞争对手滴滴不顾亏损、非理性地补贴,烧的钱更多,而且完全没有盈利的迹象。
他之前在北京曾经表示,滴滴每周补贴高达7000-8000万美元;这样算下来,每年烧掉的现金高达40亿美金,此前融到的30亿美金才够烧10个月。掐指算来,现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正等米下锅。
进入2016年,“烧钱大战”只会越烧越旺,整个移动出行行业已成血海。
在竞争对手方面,优步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反攻计划:在2016年,要进入到中国100个城市;要知道,在2015年底,这个数字才仅仅是22个。
随着中国优步完成B轮融资进程,整个攻势其实已经初见端倪:在今年春节之前,优步宣布在四川已经进入17个城市;之后,优步又宣布在中国南区,将在近期内进入广东、湖北、湖南三地的18个城市。
虽然滴滴CEO程维在年会上喊出在2016年结束专车战斗的口号,据说还狂撒数亿元年终奖给员工,但种种迹象显示,结束战斗早已经不再现实;甚至就连维持现有的格局,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据媒体报道,春节前的短短两周时间内,仅在杭州一地,滴滴的就疯狂烧钱3000万美元(折合1.8亿元人民币)。但是,由于对效率的估算错误,并未在当地市场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针对投资人的融资文件上,对于滴滴2016年的盈利预期是5.4亿美元;而在2017年和2018年,盈利则将分别达到10.2亿美元以及15.1亿美元。
当然,上述盈利的前提,是不考虑补贴因素。所以,你懂得。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依据拿到普华永道审计过的滴滴快的在2015年5月上一轮融资前给投资人的报告显示:仅仅在2015年前五个月,滴滴就亏损3.05亿美金,快的同期亏损2.66亿美金。如果按照合并后叠加,则滴滴快的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就损失了5.71亿美金。如果按照相同的速度计算,2015年全年将损失14亿美金。
而依据公开信息报道,滴滴快的是在2015年5月中旬左右才上线快车、之后才上线代驾、巴士等业务,如果出租车和专车5个月就能烧14亿美金,那2015年下半年新增的这些业务则只会烧得更多更猛。按照滴滴自己公开的扩张速度、80%的市场份额来计算,那么卡拉尼克所说“滴滴每周烧7-8千万美金,一年估计烧了40亿则一点不夸张。”
但是,且不说2015年的目标是否已达到,也不说这份来自滴滴管理层的盈利预期是否过于乐观,以及是否低估了优步死磕的决心。对于滴滴来说,毛收入高企和盈利本身就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事;为了保持市场份额而继续投入巨额补贴,并不断扩充战线,最终实现盈利或仍将遥遥无期。
30亿美元融资仍未全部到位
2015年9月,滴滴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达到了30亿美元,也创造了当时全球未上市公司单轮融资新的记录。
或许正因如此,在媒体质疑滴滴挥霍融资、烧钱底气不足时,滴滴出行资深副总裁陶然豪气宣称,手里还有30亿美元现金。
但是,据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去年9月份宣布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只是签约了协议而已,资金并没有真正到位。
这或许也是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坏习惯”。但对于严谨的创业公司来说,一般都是在全部资金到位后,才宣布融资消息,讲的也都是“到账资金”。
更要命的是,有些投资协议,本身是有附加条件的。也就是说,如果滴滴的运营不能达到投资人的预期,钱可能永远也不会到位。
“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一直到今天,有些投资人的钱也还没到位。其他人是有想法的,不应该那么铺张地再办年会了,为什么不赶快解决好实际问题?”,他表示。
实际上,持观望态度的还有不少。根据去年12月份《华尔街日报》以及《财富》杂志的报道,去年年底,对冲基金老虎环球管理公司(TIGERGLOBALMANAGEMENT)已完成对优步的投资;而投资金额,据内部人士透露,更是远远超过了它此前对滴滴、东南亚打车公司GRABTAXI和印度打车公司Ola的投资总和。
融资上以及行业凸显出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滴滴出行的士气。除了补全现有的资金链,也不能否认滴滴希望通过此次融资寻找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投资者加入,以提升士气。
据部分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滴滴此次预计十亿美元的融资,实际上进行的并不顺利。之前频繁接触的广汽集团在评估之后已经选择了优步。而“对于滴滴真正感兴趣的投资人,其实并不多”来源:扬子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