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透露,大肆收购私募牌照的人士不在少数。“很多私募为了厘清权责,会用其他私募牌照参与一些项目,比如当参与某些定增项目,用关联公司的牌照会便利很多。市场上很多大型私募参与不同业务会用不同的壳,例如私募股权业务、并购业务、二级市场业务都会有所区分。”
近期由于相关的监管政策加强,以及市场急速转冷,基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众多迷你私募开始弃壳。不过,有牛散逆势收购这些迷你私募的牌照,其攒壳的逻辑与当年收集自然人证券账户颇有相似之处。
牛散逆势攒壳
“你那边有没有熟悉的私募要转让牌照,我这边可以出好价钱。”春节前,陈晨(化名)询问中国证券报记者。春节后,陈晨更是不断发出高价收购“私募”的邀约。陈晨是一位典型牛散,掌控的资金量媲美中大型私募。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登记但未发行私募产品的基金管理人超过1.7万家,占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量的69%。在这1.7万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私募公司实缴资本为零、无官网、无产品,即“三无私募”。此外,有很大一部分私募为迷你私募,产品规模不超过5千万元,甚至有不少私募产品仅为一两百万元。2月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相关规定,提出在设定期限内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按照新规维持一张私募牌照的成本并不低。“比如律师、基金业会费、券商、场地租赁费等,尤其是律师费,月度、季度、年度都要出具相应的律师意见,这样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年二三十万元是打不住的。”深圳一位小型私募管理人黄先生说。
随着市场转冷,股票越来越难做,小型私募的生存空间更是明显受到挤压。“我们资金管理规模1亿元,按照2%管理费计算,一年营收才200多万元。扣除其他费用,在没有业绩提成的情况下,不可能赚钱。”黄先生坦言。与此相伴的是离职潮来袭。“我原来的公司现在只剩下老板和另外一个人。去年业绩不好,钱少得可怜,十几个人的团队基本走光了。”刚刚从深圳一家私募离职的小A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不少私募之前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备案,产品规模也就几百万元,根本不可能花大笔钱去保壳。”陈晨表示。一个私募“壳”值多少钱,主要看有无产品,产品交易记录情况。“比如存续时间长、业绩记录好的,我们出的价钱会比较高。这类壳后续募集资金比较方便。”陈晨说。目前他已收购4个私募壳,同时还有数个壳在洽谈当中,平均每个成本在10万元左右。
私募壳另类效用
收购私募壳,究竟用来做什么?对于用途,陈晨并不愿解释太多,“就是多一条通道,为以后发行新产品增加便利。”至于为什么要多搞几个私募牌照,他则含糊其辞。
据深圳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透露,像陈晨这样大肆收购私募牌照的人士不在少数。“很多私募为了厘清权责,会用其他私募牌照参与一些项目,比如当参与某些定增项目,用关联公司的牌照会便利很多。市场上很多大型私募参与不同业务会用不同的壳,例如私募股权业务、并购业务、二级市场业务都会有所区分。”
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的看法得到另一位业内人士的印证。“我们在2014年就备案了几家私募公司,当时是考虑万一牌照发放收紧,这些私募公司就会成为战略资源。后头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深圳一位管理着百亿元资金规模的私募李先生说。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一些可以放在阳光下讨论的用途外,私募壳还有诸多灰色用途,比如一些大小非减持者可以利用这些壳作为马甲。“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把筹码先倒手给壳公司,然后由壳公司在二级市场具体运作。”李先生说。
事实上,一些大小非或者大户为了规避监管,会通过“代持”方式将筹码转移或者分散化,这几乎是目前最为隐晦的减持方式,代持的马甲如果是私募这类准机构户,显然利于掩人耳目。有私募总结,从“代持”的动机上看,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某些上市公司在筹划重大事项时,高管会通过某种方式让亲朋好友以马甲账户的方式持股。二是一些大小非为了避免吸引市场注意,往往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把筹码倒手至关联账户。有深圳私募透露,去年二季度一只涨幅居前的牛股由于涨得太猛,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产业资本为了避免引起市场注意,即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将一半筹码倒入代持账户,从而在半年报中成功隐退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三是尽管十分看好某只股票,但为避免触及持股比例5%的举牌红线,部分大户会通过“代持”方式掌控筹码。
马甲账户款式多
除“私募壳”可以作为隐藏资金痕迹的马甲外,此前不少其他类别马甲也被资金大肆运用,比如自然人账户。妖股背后的主力资金往往拥有大量人头户,这些证券账户成为分散资金、掩护主力意图的工具,主力通常会利用所控制的数百个马甲账户进行对倒操作(自买自卖)。但随着2007年大规模的证券账户被清理后,此类模式逐渐退隐江湖。
过去数年,合伙制基金、券商信用担保账户以及伞形信托也曾作为资金操控的马甲。合伙制基金开立的证券账号,其账户资金可分配给多人使用。在“江苏沐雪”一案中,涉嫌操纵多伦股份的湖北精九即是合伙制私募基金。按照此前规定,融资融券的交易行为会集中在客户信用担保账户(属于集合账户),此类账户分一级账户和二级账户,年报季报披露的是一级账户,而真正记录具体资金归属的二级账户并不公布。这种账户可以掩盖诸如资金背景、资金杠杆比例、真实持股量等关键信息。此外,一度流行的伞形信托,因一个信托账户下挂了很多不同来源的资金,导致除非有人刻意去查,否则根本无从知晓资金来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监管不断升级,但是市场上这些灰色资金总是会找到新马甲,比如基金专户、通过MOM方式参与私募基金。”上述管理着百亿元资金规模的私募李先生说。(记者黄莹颖)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