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华商报持续开通的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依然十分火爆,不少家长向来自西安大康心理保健院的两位咨询师张东花、帅彪诉说自己的苦恼,在这些爸爸妈妈的心目中,自己辛苦打拼受苦受累,唠叨孩子管束孩子,都是为了他们好,可孩子为什么不理解甚至走上抑郁之路呢?
1 14岁女孩没写完作业就不想去学校
14岁的女儿,在重点中学上初二,却让妈妈李女士很苦恼。从初一开始,孩子逐渐逆反,大人说什么她都觉得不对,让干什么都不愿意,爱顶嘴,经常就和妈妈吵了起来。虽然自尊心强想上进,但是表现却不一致,想学习但不用功,作业做不完第二天就不想去学校,发展到一个多月没上学。
眼看一天天长高长大,却常常邋邋遢遢。妈妈觉得都不知道如何和女儿相处,想着是否需要换个学校。
咨询师点评:初中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正在发展自我,逆反有时是追求独立意志的表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的差距也可能让孩子受挫,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在意同龄人的评价,也许在学校时孩子会因为成绩落后感到压力。
建议:建议家长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用适当包容和鼓励化解孩子的叛逆,告诉孩子家长和他共同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是否换学校最好征求老师和孩子本人的意见。
2 初三女孩成绩下降用刀划手腕
家长王女士说,女儿正上初三,是3个孩子中的老二。性格内向,小学学习挺好,初中却成了班里的倒数第几名,老师说孩子学习挺认真,也不知道成绩不好是什么原因。孩子节假日在家就只看电视,和同学相处还可以,但从来不愿意和妈妈一起出门,让妈妈很伤心。让王女士心惊的是,有时候看到孩子手上有刀印,说课桌桌角划的,但哥哥说是她自己划的,这种情况发现了好几次。王女士怀疑女儿有自杀倾向,但不敢提出去医院,担心孩子会抗拒。
咨询师点评:成绩倒数,孩子应该承担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是否就是孩子手上有刀印的原因呢?多子女家庭中,老二容易被忽视,家长需要考虑孩子是否有被忽视的感觉。只有建立了好的亲子关系,家长才有机会听到孩子的真实心声。
建议:想办法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妈妈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有哪些做法不合适,使得母女关系疏远,应平等对待各个孩子。
3 大一女生怀疑舍友在水中下毒
19岁的大一女生,经常看起来闷闷不乐,显得很不安,对妈妈说怀疑宿舍同学在水里下毒害她,甚至怀疑舍友用摄像头暴露她的隐私。妈妈带着去医院看过,诊断是抑郁,并且说可能是精神分裂。
咨询师点评:建议家长去宿舍了解孩子和同学们相处的情况,如果她所说的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孩子说的有可能属于“被害妄想”。
建议:当出现幻觉、妄想等非现实性的话语时,家人要高度重视,这可能不只是心理问题,要尽快到精神卫生中心或大医院精神心理科判断是否属于精神疾病。如确定,就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按时服药,在稳定时同步接受心理咨询。
4 狂躁扔东西想跳楼 高三女生拒绝心理咨询
妈妈吴女士说,女儿在西安一名校读高三,眼看高考了,但孩子状态却非常不稳定,令家长十分紧张。有时候会很狂躁,扔东西,想跳楼,睡觉吃饭都正常,但老说自己学不过别人。爸爸觉得孩子挺正常的,但吴女士偷偷看孩子的博客,觉得孩子心理有问题,可能是抑郁症,建议心理咨询,孩子也不去。
吴女士说,她这个女儿,从小都是宝贝,上高三后担心孩子偷懒,写作业的时候就经常去督促检查。看孩子学习忙碌压力大,就让她多锻炼跑步,但无论怎么说都不跑。妈妈就想不通,自己要求的都是为了女儿好,孩子为什么不肯听呢?
咨询师点评:妈妈认为爸爸粗心,但是从妈妈的表述中,能够看出这位妈妈过于细心,甚至可能有一种“控制感”。对上高三的女儿强制要求跑步锻炼,家长的命令可能比较难以达成。如果孩子长期压制了很多情绪,也许她就可能在特定的时候爆发出来。孩子不喜欢跑步,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喜欢的锻炼方式,打球、跳舞、练瑜伽都不错,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做大人认为该做的事,一点都不变通呢?
建议:不要做“蜘蛛网”式的妈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会一点点放手也是一门学问。慢慢放手,允许孩子自行摸索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是对孩子潜能的信任和尊重。如果总说“孩子还小,我不放心”,孩子没有机会试错锻炼,就可能真的越发“没有能力”,越发被妈妈以“保护”的名义囚禁。
5 爸爸性格急躁打儿子 高二男孩情绪低落
刘女士的儿子正读高二,学习不太好,爸爸性格急躁,对孩子要求严,动不动就打。高一时爸爸发现孩子网吧上网,当众人面打了孩子耳光,父子间沟通困难。孩子怨父亲不给他买手机和电脑,妈妈在父子之间感觉很累,发现孩子经常情绪低落。
咨询师点评:妈妈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打来电话,但我们却听到了家庭中夫妻关系的矛盾,听到了妈妈的无奈。爸爸似乎习惯了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也许孩子爸爸自己小时候的成长中也经历了同样的打骂式教育。
建议:妈妈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爸爸的家族史,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后也许更能理解他的暴躁,建议3人共同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家庭治疗,促进家庭内部的交流。
咨询师支招
面对抑郁的孩子们请家长先反省自己
热线中,大多数关于孩子的倾诉都是妈妈打来的,心理咨询师张东花说,从一个个妈妈的表述中,她看到了望子成龙的迫切和焦虑,尤其对于中考、高考的孩子来说,正处于人生的紧张时期,在学校压力就非常大,情绪很容易受影响,此时如果家长也很焦躁,整个家庭就是一种焦躁的状态,孩子会极端厌烦甚至抗拒学习,最终抑郁或者焦虑,这也是中考生和高考生抑郁症高发的原因所在。
因此,对于中考、高考这个特殊期的孩子,爸爸妈妈尤其是妈妈一定要先反省检讨自己,安静下来,慢下来,平静地陪伴照顾,不要在孩子耳边唠叨。
咨询师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基础。父母双方在生活中要多陪伴孩子,定期安排全家人共同参与的家庭娱乐,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就可能不愿意告诉家长。
做家长是一个没有“上岗证”的特殊职业,是一项“修炼”,家长要有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心理学的理念。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家长也可以觉察出自身的人格特点,反思到自己不良的教育方式时要放下面子主动改变。
教育孩子是家长个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家长要经营好夫妻感情,发展自己个人的生活乐趣,如果没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就可能把自己的焦虑传递到孩子身上。
“安全”和“自由”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在孩子逐步长大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一点点放手,不以保护的名义囚禁,不以爱的名义伤害,给予孩子独立生活的锻炼机会,允许孩子试错,孩子大了后,目送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也是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之处。
如果孩子的问题比较明显,且亲子关系已受损,可以考虑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促进家庭的沟通和孩子的心理成长。
怎样说服孩子接受心理咨询诊疗
热线中不少家长表示,感觉孩子有些异样,但却很抵触做心理咨询或到医院就诊,如何巧妙地说服孩子勇敢走进心理咨询室,将一些危险的因素早早排除呢?心理咨询师帅彪说,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知识,科学认识心理咨询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家庭和个人的。心理咨询不仅可以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促进人格完善和心理成长。有许多人通过心理咨询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接受心理咨询不一定代表自己有毛病,接受心理咨询代表自己敢于面对真实自我,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也是一种勇敢。可以告诉孩子,家长知道了孩子面临的困难,愿意与孩子一起共同解决。一些难以向别人说出来的话可以告诉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会对咨询内容严格保密。同时,接受心理咨询这件事本身,家长也会对亲戚朋友保密,打消顾虑。
如果孩子仍然不愿意来心理咨询,家长可以自己先来,通过咨询探索自己的教育方式,尝试从自身开始改变。在很多孩子抑郁的案例中,家庭因素是主要的,更多的原因可能在于爸爸妈妈,而不是孩子,家庭是一个系统,一个人的改变也可能带来系统的改变。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李琳 采写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