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题:中国推动G20构建全球新共识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许晓青王建华
中国央行2月29日宣布,自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G20财政和央行行长上海会议闭幕后的首个工作日,中国央行率先启动货币政策调整。
“这是中国作为主席国对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共识的首个回应,意在表态G20成果。”瑞穗证劵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中国接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后的首个高级别会议——2016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在上海闭幕。在全球经济低迷、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本次会议进一步强化结构性改革议程,保持改革动力,为疲软的世界经济列出提振方案。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依然乏力,全球贸易低位徘徊,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不已,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际社会更加期待G20发挥领导力,推动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活力。
会议期间,与会各方主要探讨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国际税收合作、反恐融资、绿色金融及气候资金等议题,并发表联合公报,各方同意需采取更多行动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国际合作与协调非常重要。”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对记者表示,这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沟通和协调,在中国的力促下,全球采取共同行动以提振发展信心。
美元进一步升值的态势及对大宗商品、新兴市场的冲击,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走势和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趋势,是本次会议颇受关注的问题。
与会各方会后共同发表联合公报,各国货币政策将继续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价格稳定。此外,各国还将灵活实施财政政策,重申发挥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相辅相成的作用,为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提供支持;各方同意进一步加强结构性改革议程,同意研究应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疲软的政策措施;重申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并同意就外汇市场进行密切讨论沟通;承诺更好地监测资本流动,批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的工作计划;关注绿色金融的新议题。
“G20能达成这样的共识非常不容易。”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复苏状态存在差别,政策空间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国能够采取的措施必须根据自身情况。这次公报特别强调要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并指出这些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
这和主席国中国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全球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下,倡导成立亚投行、担任G20主席国等,都表明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致力于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此次公报着重强调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这一倡议即由中国主动推动,并得到G20国家广泛支持。易纲说:“虽然过去G20也谈结构性改革,但这次会议将G20对结构性改革的关注提升到新的高度。”
汇率问题是本次会议的讨论重点,最终讨论结果体现在G20公报中,即“我们重申,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我们将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我们重申此前的汇率承诺,包括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
“突出强调避免竞争性贬值的承诺,在当前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易纲认为,这向外界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既是对G20成员自身的行为约束,也对非G20成员起到表率作用,以利于消除对爆发“货币战争”的担忧。
“当下,中国的汇率管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新秩序都非常重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大程度上已经不仅是产品输出国,更是资本输出国。”朱宁认为,未来中国汇率管理应当注重三个方面,需要有更多明确的沟通,让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政府应减少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
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十分重要。中国作为G20主席国推动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G20成员国在此机制上重点讨论基金组织治理改革、国际主权债务重组体系和债务可持续性、跨境资本流动、全球金融安全网等议题,共同塑造更加平稳有序的国际货币金融环境。
当然,仅靠货币政策不足以提高全球增长。本次会议公报的共识指出,“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撑经济活动,确保价格稳定,这符合央行的使命,但货币政策本身无法带来均衡的增长”。
沈建光说,货币政策只能为结构性改革争取时间,结构性改革的加速推进,确保经济基本面企稳,或许是化解危机的根本。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