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磊、任会斌
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从街道小厂成长为居全球乳业10强的行业巨头……多年来,伊利集团坚持创新和绿色发展,利用“互联网+”等新思维驱动企业、产业发展,全产业链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的行业引领作用,赢得了社会赞誉和国际尊重。
“过去我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与不少人一样,呼和浩特市民李渊靖曾受“乳糖不耐受症”困扰。如今,伊利集团生产的舒化奶已成为他的常备饮品。
“舒化奶对‘乳糖不耐受症’的改善率达到约96%。”伊利集团的研发人员巴根纳说,近年来,他们团队经过攻关,成功研发出乳糖水解率达99.9%的多款舒化奶产品,解决了“乳糖不耐受症”人群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伊利集团大力拓展与国内外乳品企业巨头、科研机构合作,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产品创新上实现了大跨越。
建设亚洲最大的乳业技术研究院,提升本土研发能力;在荷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与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等企业、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推进在美国的战略布局;在新西兰兴建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至2015年底,伊利集团的专利持有量已增长到1835件,累计上市产品1000多种,舒化奶等一批产品赢得了国内外乳品行业的创新大奖。
与此同时,伊利集团还与一批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500多万个销售终端、10亿级消费者和众多合作伙伴的信息,洞察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据此指导企业研发、生产,以提高营销精准度,优化供应链运营。如打破高端酸奶地域限制的“安慕希”常温酸奶,有益于幼儿免疫力的“金领冠”奶粉,添加进口复合益生菌群的“畅轻”酸奶等产品,均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开发的产品。
2015年伊利集团经营呈持续上升态势,继续位列全球乳业10强,并蝉联亚洲乳业企业第一名。
食以安为先。伊利集团努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让消费者喝得放心,吃得安心。
通过伊利集团与互联网企业开发的智能交互系统,消费者只需用手机给伊利纯牛奶的包装盒拍张照,就可以在线参观伊利全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可以点击进入交互页面,进行语音交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推进全球产业链的全景化和智能化,这只是近年来伊利集团为拉近与消费者距离、接受社会监督,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优质奶源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近年来,伊利集团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地积极整合优质奶源资源,努力升级奶源建设质量。至去年底,仅在国内,伊利集团已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在奶源供应比例中已接近100%,有力保障了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产业链上游在打造优质奶源基础上,强化对产奶、运输等环节的全程监控,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安全可控;产业链中游严把原料入口关、生产过程质量关、产品出库检验关,并以严于我国或欧盟的标准进行检测;产业链下游严格规范物流,严把售后质量跟踪关……
伊利集团还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劳氏质量认证公司等权威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并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开发“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以进一步升级质量管理体系。
“借助信息技术,2014年我们搭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消费者只要用手机一扫包装上的条形码,就可查到从原奶收购,到运奶车进厂,以及后续的生产、产品流通等每个环节的信息,从而增强消费者对伊利产品的信心。”张剑秋说,
奶牛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污水严格处理、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改造沙漠化草原……2010年以来,伊利集团提出“绿色产业链”发展理念,倡导由领军企业向整个行业全面延伸绿色理念,确立绿色标准,生产绿色产品,推动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
实现产业链共赢,即发挥伊利集团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金融,协助解决乳业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家庭牧场、零售企业等资金难题,从而与上下游结成紧密的生态共同体,引导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家庭牧场、零售企业等落实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要求,让整个产业链实现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环保的转型升级,带动提升我国乳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一个内涵是生态环保,即驱动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采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产业链应用节能技术,推动企业能耗逐年降低约3%;企业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3万吨,中水和牧场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在东北、安徽、内蒙古等地改造荒漠草原和种草3.7万多亩;2010年起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展开全面碳排查,至去年底已推动减排二氧化碳约31万吨;使用的新型包装材料降解期由3-5年以上降为3个月……
“目前,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到生产、物流、消费的各个环节,伊利集团都融入了绿色理念,推动节能、减排、降耗,积极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企业责任。”张剑秋说。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