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市的行政副中心,未来的新通州将被打造成大运河畔的“生态之城”。
据通州区副区长王岩石透露,2017年年底全区低端企业全部调整退出,加快实施11个大型城市公园建设和4个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年内通州公租自行车将达到1.4万辆。到2020年,通州区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基本建成资源配置高效、地域特色鲜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宜居示范区。
大气治理
重点治理PM2.5污染物排放
通州区副区长王岩石透露,“十三五”期间,通州将继续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治理PM2.5为重点,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
目前通州区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环保信息化系统,将借助智慧环保的理念及大数据的应用,利用“互联网+环保”模式,依托物联网技术,转变传统监管方式,实现精细化管理。
今年11月底前完成固定遥测装置安装工作,对主要进京路口、城区主要道路车辆尾气实施24小时在线监测。
通州区环保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张健介绍,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控系统涉及469个监测站点,遍布通州各个村庄社区,每3-5分钟数据上传一次,生成全区污染物分布图,便于区环保局随时掌握PM2.5浓度状况和变化趋势。
在绿色出行方面,投放500辆电动出租车,为全市规模最大。开通7条电动公交微循环线路,一期达100辆。今年还将投放4000辆公租自行车,达到1.4万辆。
水系治理
2017年底河流地表水全达标
依托地区自然特点,通州正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智慧水务先行区建设。2015-2017年,该区安排了69项水系治理工程,正在推进的达21项。
此外,通州改变以单一河道为单位进行治理的方式,推行划分流域、组成水系进行治理,推进集团化战役,做到治理与河湖水系连通及循环利用相结合,与治污相结合,与南水北调地下水回补相结合,最终形成水清、岸绿、水体循环的生态景观。预计2017年底,境域内河流地表水要全部达标。
据王岩石透露,通州区将积极推进城北水网、两河水网和城南水网建设,形成北运河、潮白河、运潮减河、凉水河等4条水生态自然修复带,打造白庙橡胶坝、榆林庄闸等多个水面,建成延芳淀、宋庄等多处湿地。
全面开展河道治理,快速改善地表水环境,努力形成在循环中改善、在改善中循环,动静相宜的水系景观,未来着力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
园林绿化
行政办公区绿地率不低于45%
连续四年来,通州完成了平原造林综合绿化近20万亩,全市规模居首位。继大运河森林公园成为该区生态名片后,东郊森林公园也投入使用。同时台湖公园、永乐店生态公园等相继对市民开放。
城市增绿的步伐也未放松。现在通州正以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城中水绿交融、公园星罗棋布、城外森林环绕、田园绿廊交织的生态绿色基底。大力推进行政办公区生态园林建设,构建沿潮白河、北运河、通燕高速、武兴路的环行政办公区的森林景观带,打造风景林荫路全覆盖体系,提高道路绿地率和绿视率,确保行政办公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45%,将行政办公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办公区。
进一步提升城乡园林绿化水平,大尺度构建区域生态隔离空间,围绕一批交通干道及河流水系,大力推进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打造百米宽的环城生态景观带、千米宽的环区生态过渡带。
此外,加快实施11个大型城市公园建设和4个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小微型公园。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
产业疏解
2017年底低端企业全退出
几年来,通州区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要求,对区域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以高于市级标准制定实施了《通州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通过整体退出和腾笼换鸟等方式,累计退出低端企业293家,清退各类小企业500多家,涉及化工、印染等多个高耗能、高耗水的行业。
下一步,通州区将继续实施更加严格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今年年内再调整退出500家以上低端企业,2017年年底全区相关产业将实现全部调整退出,并全面完成镇村工业大院整治工作,加快形成内涵集约的发展模式。
同时,持续加大对无证照经营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快推进一批有形市场的升级改造,实施八里桥市场搬迁及运乔建材城等市场的改造提升,加快区域内建材、危化等企业退出进度,全方位控制污染源。
区域共建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王岩石透露,两年多来通州多次与津、冀两地的相关部门开展对接研讨,率先在水系治理、水系连通和园林绿化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目前通州区正与廊坊市、武清区等地协商合作,持续推动北运河、潮白河水系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通州区将充分利用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良好机遇,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一是将进一步强化三地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完善三地联席会议制度,突出规划衔接和功能管控,积极探索跨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共管共治、利益分享机制。
二是广泛调动社会各类组织和行业的积极性参与区域合作交流,力争在科技信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交流与合作力度。
三是依托通州、武清、廊坊的自然地理格局,着力打造北运河生态文化发展带。
同时,在通州的永乐开发区与天津的武清高村开发区、河北廊坊开发区接壤区域共建京津冀产业合作先行示范区,并以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为带动,整合北京科技优势和河北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董振杰)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