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群山,你出发了。倾斜的山坡上,脚掌平稳着地,岩石的质感愈发显得坚硬,你甚至能感觉到砂砾的摩擦。你继续向上爬,沿途树木从高大变得低矮,小腿的肌肉保持着紧绷和酸胀。
你正在登山。身体和头脑里的倦怠感不断袭来,意志力在消散。不知道过了多久,你靠着向上探索的本能,将自己推到山顶。群山静立,云海环绕,满身的汗水和疲惫被山风吹散。
你突然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资料图)
作为颇具代表性的户外运动,现代的登山运动起源于欧洲,有着200多年的历史。广义上的登山,不限制所登山岳的海拔、攀登方式、使用器材;狭义上的登山运动,则意味着利用专门的装备和技术,攀登一定海拔范围的山峰。
如今在中国,参与登山运动的人口正迅速扩大。不仅全国各大高校相继成立了登山俱乐部,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中产阶级也爱上了登山。据统计,2016年,中国有6000万人进行登山户外运动(占总人口的4.38%),其中不乏冲刺珠峰的著名企业家和成功人士。
〓 永不停止探索的攀登者
“山就在那”
英国著名户外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在其作品《心向群山——人类如何从畏惧高山,走到迷恋高山》中写道,三百年前,冒着生命危险去攀登一座高山,只会被视为精神错乱。在那个时代,开垦过的人造风景才被视为吸引人,而群山被认为是大自然最粗劣的制品,被称为“不毛之地”,是地球表面的“瘤”、“疣”和“囊肿”。
但近百年来,人类对各式荒野景观的理解,发生了惊人变化——他们开始痴迷海洋、森林和沙漠,以及高山。往更高处去,仿佛是人类心灵的自发渴望。登山,像是接近神性的某种基本方式。高山当中,有深谷、冰川、阳光、岩石、空气的复杂美感,英国评论家罗斯金称之为“空间的无尽明晰,永恒光芒的不倦真实”。
实际上,攀登雪山,尤其是8000米以上的山峰,平均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几。登山者可能遭遇冻伤失温、雪崩滑坠,以及高海拔病导致的器官衰竭等致命危险。但死亡的危险,无法阻止人类走向高山的脚步,反而驱使他们去探索。
“因为山就在那里。”大约一百年前,当记者问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冒着生命风险攀登珠峰时,他如是说。
留下这句传世名言后没多久,在对珠峰发起第二次挑战时,马洛里和队友失踪在雪山深处。直到75年后,1999年,他的尸体才在珠峰北坡8170米处被一支美国登山队找到。
〓 葬身珠峰的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
过去几十年里,麦克法伦在世界各地看过山难死者。他们或集体葬在大本营的临时公墓里,或者因为死在高山上,遗体无法运下山甚至找不到遗体,只能以物品代替死亡——巨石上刻的名字,或是木材粗略做成的十字架,玻璃纸包起的花朵。悼词上写着,xxx于此处坠落,纪念壮志未酬的生命。
“毫不夸张,我们走在毁灭的边缘,一个踉跄,不止生命,连残骸都会荡然无存。这一切感觉,让我的心出现波动,欢畅的恐惧、骇人的愉悦,而与此同时,我开心到了极点,为之颤抖。”麦克法伦形容他登山时的感觉。他至今已走了一万多公里,爬过许多险恶的山。
“你必须坚持,有力量。你必须很难被杀死。”北面签约运动员、极限摄影师、纪录片导演Jimmy Chin提到高山攀登时说。这20年时间里,他攀登了多座山峰,执导纪录片《徒手攀岩》、《攀登梅鲁峰》、《泰国洞穴救援》等都获得了奥斯卡金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
〓 享誉国际的极限摄影师、纪录片导演Jimmy Chin。正在准备下一部纪录片
的确,对任何一名登山者来说,攀登的目标,是抵达,更是回来。
2003年,Jimmy和队友爬珠峰北坡时遭遇雪崩并且幸存。一周后,他们再次尝试攀登,同时再次预测雪崩可能会发生。爬了12个小时,他们没找到可以躲避的地方,无奈放弃攀登。雪崩后来果然发生了。
虽然遗憾,Jimmy仍然觉得当时掉转头回家,是最正确的决定。一些勇者,则葬身高山,今年9月,北面签约运动员、攀登家Hilaree和登山搭档、伴侣Jim Morrison登上世界第八大高峰马纳斯鲁峰真顶。在下降中,Hilaree因雪崩滑坠,从马纳斯鲁峰南壁坠落。
〓 Hilaree Nelson,美国知名滑雪登山家,登顶喜马拉雅山脉马纳斯鲁山峰后去世
每位攀登者都有过近距离面对死亡的时刻。北面签约运动员阿左(黄思源)与雪崩离得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在大雪塘登顶下撤时。这是位于成都市大邑县一座海拔5353米的高山。阿左记得,当时他面对眼看着铺天盖地的雪,像一堵墙一样扑过来,第一反应是完了,自己要死在这里了。
一瞬间,他被裹进雪里,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山下翻滚。不知道过了多久,剧烈的翻滚突然停了下来。世界静止了,而他还活着,躺在石头上,戴的头盔已经撞裂。
大难不死,回来后,阿左和搭档昊昕仔细复盘了那次攀登,又专门去学习了专业的雪崩课程,弥补知识上的欠缺。
〓 阿左在攀登雪山。图源/阿左
“探索永不停止”
四川西部达多曼因卫峰上,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的四成,气温零下。
阿左踮着脚,在角度超过75度的斜坡上,用力挥镐,踢雪。因为坡度太陡,无法搭帐篷,也没法平躺,他索性在雪坡上挖出一个洞,晚上坐进去休息。地平线被夕阳染红,天地宁静,只有冰雪掉落的清脆声。
这次攀登,阿左等了一年。2019年,他曾经来到这座山峰的山脚下,一切都准备好了,攀登计划却由于连日下雪而不得不中止。阿左在帐篷里,竖着耳朵听着雪崩的哗啦声。山面平整,连日的积雪沿着山壁流下来,有雪崩的危险。纠结再三,他最后选择放弃。
时间没有辜负他们,这次的攀登很顺利。第一晚,阿左裹着羽绒服,浅浅地眯了一会,第二天天不亮,他们继续往上爬。因为坐了一夜,冰冻的脚趾很难回到正常温度。而当他们越往上,路线越来越陡,有的地方坡度超过80度,没有任何可供双脚站立的平台,小腿异常酸痛。
〓 在雪坡上坐着睡觉。图源/阿左
将暮未暮之时,他们终于到达顶峰下的肩部,在海拔6200米找到一个避风的平台。茫茫的雪地里,这是第二晚,阿左裹在轻便睡袋里,睡了一个难得的暖和觉。
寒冷,往往是攀登过程中最早出现的难题。随着不断攀登、海拔变高,随时有失温和身体末梢冻伤的风险。陪伴阿左的,是来自北面的保暖装备。“北面把户外攀登产品的设计和裁剪,做到了极致。每件服装都非常轻量,从L1到L6,根据每层服装的功能需求都做了创新。”阿左说。
〓 阿左的搭档正在整理北面的帐篷。图源/阿左
此外,登山也需要一个好的天气周期。次日天亮,他们睁开眼睛,四周是整个贡嘎山域的巨峰,异常壮观。“依次介绍一下我们观景台的风景,正前方就是著名的埃德加了,看它多陡峭、多高,左边就是嘉子峰和日乌切,再往左就是最近比较出名的勒多曼因,正前方的是达多曼因……”阿左裹在睡袋里,兴奋地数着这些无比熟悉的雪山。
抓住难得一见的好天气,三人继续向上,顺利完成6297未登峰的首登。山顶有一块大冰川,风吹透出一个洞,站在从未有人到过的顶峰上,身后就是雄伟的贡嘎群峰。当天下午,阿左等人下撤,回到路线起点。6297未登峰路线获得2021年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奖。
〓 冰川的美。图源/阿左
十年前刚接触高山攀登时,阿左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职业运动员。在此之前,他漂过黄河,在果园摘过果子,渔船上当过船员,卖肉、搬砖、铲沙、餐厅跑菜……一路流浪后回到老家乐山,当过保安、快递分拣员,在户外商店卖过衣服,也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过凉皮。
2012年,有个朋友看他老往山里跑,就介绍他去登山学校。于是,24岁的阿左从仓库管理员开始做起,一点点学习、刻苦训练,做到助理教练,再到主教练。
〓 阿左在高海拔地区训练,保持攀登的状态。图源/阿左
对未知的好奇,吸引着他不断出发,去探索。大山永远可以满足他无限的好奇心。“在山里,总会有新的发现。即便是同一座山,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看到不同的风景。”他说。雪山就是舞台,阳光的光影表演在一天当中瞬息万变,人类捕捉到的每一个时刻都是永恒而崭新的。
高山有宏伟的壮丽,也有具体而微的小美。他拍摄山谷里不同颜色的四瓣花朵在风中的姿态,也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追着岩羊群跑,悄悄观察和拍摄,生怕惊扰了它们。
〓 阿左拍摄的动物,鹿,这也是他热爱高山的原因。图源/阿左
探索未知的过程本身,让攀登者感受到极致的生命体验。当阿左开始攀登,时间流逝的速度仿佛加快,天微亮、太阳落山,一天很快就过去。他全身心地投入攀登,抬腿、踢冰、挥镐,目标很简单,就是向上,再向上,不断探索。
“神秘和未知是吸引我不断攀向高峰的理由。我永远无法完全了解一座大山,就像永远无法完全认识自己。”他说,新的区域等待被探索,探索永不停止。
正是攀登让他一步步探索出了现在的自己。十年过去,他探索过很多山峰,其中有著名的,也有从未被攀登过的。他曾经和死神擦肩而过,也经历过挚友的去世和悲伤。很多东西变了,但也没变,他还是十年前那个永远在路上、探索未知的大男孩。
〓 十年了,不变的是好奇心、探索、热爱。图源/阿左
从高山到街头的陪伴
也是因为永不停息的攀登精神,让阿左这样的运动员,和北面相识。北面成立于1966年,一直致力于为户外运动员和探险家们的严酷探险提供专业装备。
最初,北面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家攀岩器材零售店,由道格拉斯·汤普金斯创办。
〓 道格拉斯·汤普金斯,北面创始人
道格拉斯热爱探索多个领域。他是环保主义者、慈善家、户外活动家、电影制作人、农学家……虽然后来他出售了公司股份,只为了更专注于探险类电影的生态环保活动,但他本人的探索精神,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北面的品牌精神。
〓 美国优胜美地公园中的Half Dome
而北面之所以取名北面,是因为在北半球,山峰北面因缺少阳光、常年被冰雪覆盖,向来难以攀爬。标志图案则来自Half Dome,位于美国加州 Yosemite National Park(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里,每年有全球各地的攀登爱好者前来朝圣。
〓 北面早年间的产品手册
基于这样的探索精神初衷,多年来,北面一直为户外运动员和探险者的探索未知之旅,保驾护航。其中,上市于1992年的NUPTSE羽绒服更是格外亮眼——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北面校服”。
NUPTSE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努子峰的名字,藏语意为西峰,也是全世界最难登顶的山峰之一。1992年,北面产品设计团队前往位于尼泊尔的昆布山谷,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大本营度过55天,实地了解高海拔登山者的需求。
他们回来之后,有了NUPTSE的诞生。NUPTSE采用立衬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减少羽绒移动,也提升了保暖性能。它质地轻盈,易于收纳,同时又能防寒保暖,抵御高海拔的恶劣气候。诞生两年后,NUPTSE就成为探险队体系的一部分,支持全球多个探险队完成巅峰挑战。
〓 1992年诞生的北面NUPTSE羽绒服
〓 喜马拉雅山脉,努子峰
而来自中国的攀登运动员,也有着属于自己的NUPTSE记忆。这些年里,NUPTSE就像一位忠诚的伙伴,陪着他们走过万里千山,看尽云海,也见证了中国攀登运动在近20年来的发展。
北面签约运动员,曾登顶幺妹峰、多次登顶珠峰、徒步南北极的传奇登山者孙斌记得,自己拥有的第一件NUPTSE是2003年,朋友送的一件蓝色经典款。后来,他穿着这件NUPTSE,解锁了许多风景,比如2003年的第一次高山向导培训,2005年的中尼友谊峰攀登,同年法国霞慕尼的向导训练课程等。
〓 孙斌和NUPTSE一起走过了近二十年
北面签约运动员,中国自由攀登先驱王志明的第一件NUPTSE则是在20多年前拥有的。那时他刚接触攀登运动,国内的攀登行业还未兴起。这件面料轻薄、蓬松暖和的羽绒服,帮助他登上了哈巴雪山、白马雪山、雪隆包等山峰。他还在2008年穿着它去了北面logo的所在地Yosemite。
〓 王志明曾经穿着NUPTSE在户外登山
“NUPTSE羽绒服足够保暖和轻量化,能大大减少负重,一直以来陪伴着我的探索之旅。”阿左说,他穿着NUPTSE,从攀登小白,成为了国内阿式攀登的代表人物。
当运动员们穿着NUPTSE不断探索的同时,NUPTSE系列自身也在不断精进,包容进更多丰富的色彩和设计元素,成为时代潮流变化的重要注脚。
〓 阿左和北面的NUPTSE
从1992年的经典款开始,NUPTSE羽绒服已经拥有数不胜数的经典产品。1996年,NUPTSE羽绒服迭代升级,将羽绒隔板设计简化成三格,防泼水性和保暖度全新升级。从2011年开始,NUPTSE与包括Supreme、Invincible、MM6、Gucci、KAWS在内的品牌进行联名,出现在公园、城市、街头、荒野、山川,也受到各界人士和时尚达人的热捧。
The North Face X Supreme 15FW
The North Face X Supreme 17FW
The North Face X Supreme 19FW
The North Face X Supreme 21FW
The North Face XX MM6 Maison Margiela
The North Face X GUCCI
The North Face X KAWS联名系列
2022年,在NUPTSE诞生30周年之际,北面推出Nuptse 30周年限定系列。这款羽绒服采用700蓬鹅绒填充,经DWR防泼水技术处理的外壳面料,能够满足全天候的功能属性。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衣服内侧,镶嵌着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雪峰景色,象征着勇者们探索雪山的勇气和精神。
如今,即便是在平均海拔只有五百米的四川盆地成都,阿左也穿着NUPTSE走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头。这个冬天也许寒冷刺骨,但他的生活仍然很简单,工作室、家、攀岩馆三点一线,有NUPTSE陪伴着他奔向每一个目的地。它提醒着他,永远为下一次的攀登,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
它也总能让他想起,在海拔6000米的山上,空气稀薄,气温零下,脸和嘴唇都被冻得发紫。这个最难熬的时候,他总会告诉自己,阳光马上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