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让他们对比内外世界后生出更大落差。但无论有多么讨厌、想摆脱父母,或只是单纯的青春期叛逆,他们身上都有一根或多根线与父母相连,无法切断。
文 × 陈龙
编辑 × 雪梨王
【资料图】
设计 × 小米
刚刚过去的11月,一阵“少年走失”的寒风刮过互联网——江西15岁高中生胡鑫宇失踪50天,至今仍无消息;一个中部省份的边陲某县,被传出“2个月内11名中学生走失”的消息。当地警方随即回应,这些学生多在叛逆期,与家长产生龃龉而出走,但已经全部找回。
伴随着坊间离奇的猜想和荒诞的阴谋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发了新一轮忧虑甚至恐慌。研究者李吐芬在《中国失踪人口数据可视化》一文中透露,失踪人口年龄多在16岁及以下。0-7岁幼童失踪是高峰,随后下降,但到15岁左右又出现一个“小高峰”,“15岁左右大概是义务教育结束的时间,有些孩子初入社会可能会因此上当受骗”。
失踪人口年龄分布柱形图,15岁出现“小高峰”。引自李吐芬《中国失踪人口数据可视化》。
近期,我们找到一些走失又归来的少年家长,与他们聊了聊孩子成长教育中的困境。以下是与6位少年家长(或亲属)交谈后整理的口述。为保护隐私,人物均为化名,隐私信息亦做了模糊化处理。
需要提醒的是,这6个少年的情况只是局部样本,另有一些家长婉拒了采访。我们在找寻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孩子只是短暂迷路,有的孩子出走是因为“手机丢了,怕被家长骂”,有的孩子失踪多天后“在河里被找到”,还有一些孩子至今仍未找到。
仅从本次采访情况看,“问题少年”多出自县、镇、村,失踪原因多跟家庭相关,如留守、离异、单亲、贫穷、领养等。互联网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让他们对比内外世界后生出更大落差。但无论有多么讨厌、想摆脱父母,或只是单纯的青春期叛逆,他们身上都有一根或多根线与父母相连,无法切断。
一个沉迷游戏的男生
潘奕伟,17岁
9月28日出走,11月11日回家
父亲:我儿子9月28日就出走了——他上中专,平时经常去同学家玩手机,不回家。我多说了他几次,他就不高兴了,跟我赌气。他走的时候,电话、微信都把我拉黑了。从国庆节开始,我们全县封城一个多月,一直出不了门。他刚走那几天,还跟他姐姐有联系,我也没在意。后来,他姐姐也联系不上他,我这才着急了。10月12日去报警。
孩子这么叛逆,可能我的教育方法不对有关。他上小学的时候,我托关系把他送到了县城的一所私立小学。后来又把他弄到私立初中。一个月回一次家,学费也贵,但我是为了让他获得更好的教育。
我经常要外出工作,他就自己待在家里。有时候他做错事,我骂过头了,他就跟我对着干。小学时,他跟我关系还很融洽,初中开始,我们越来越生疏,他什么事都不跟我说。
初中老师不喜欢他,嫌他太淘气,不想让他在那个私立学校读了。但我不想让他回乡镇中学,坚持让他读。一个逼他走,一个逼他读,压力之下,他越来越叛逆。最后终于读完了初中。但从那以后,我们父子已经沟通不了了。
其实这次之前,潘奕伟“走失”过很多次。初三那年,他一个学期都没回来。一些孩子的爷爷奶奶住在学校周围陪读,他就去同学家里住。去年,他用长辈给的压岁钱买了个几百块的二手手机。从初中开始,这些孩子就管不住自己,天天玩手机游戏。
一些自媒体、短视频账号集中搜集和发布了青少年失踪信息。
我知道他喜欢在外面玩。但这次,一是失联时间太久,二是那段时间一直没跟家人联系,我们才考虑报警。社会上有些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去偷抢、贩毒,我怕他跟坏人去做坏事。
10月25日,一个旅馆老板给我打电话,我才知道他没丢。我们县封城那段时间,他没法继续住在同学家里,又不愿回家,就在县城找了一个旅馆,自己住下。一天110元钱。
他没钱付房费,又要面子,不肯问我要。旅馆老板就打电话给我,我把钱打给老板。
旅馆老板看到我作为父亲的难处,也体谅我。解封前的几个小时,他偷偷给我打电话,刚解封不到一个小时,我就赶到旅馆,堵住了他,把他带了回来。
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怕回来玩手机我骂他。
我今年51岁,在村里和镇上干些零活儿,给人盖房子,一个月挣3000块钱。潘奕伟四五岁的时候,我和他妈妈的感情就破裂了,至今有13年了,后来又一直分居。孩子基本生活在离异家庭。5年前,我和孩子妈妈正式离婚。这些年,一直是我一个人带小孩。
我没怎么打过他。相反,他知道我的弱点,甚至威胁我,“不给钱,我就不读书了”。问我要到钱,就给游戏充值、买装备。为了打游戏,他可以一天不吃饭,或者一天只吃一碗饭就够了。
“失踪”期间,他把我的电话、微信都拉黑了。要钱的时候,他就恢复,不要钱了又拉黑。
青少年群体往往有自己“隐秘的角落”。韩剧《蜂鸟》剧照。
他真的已经到了我无法理解的程度,不读书,天天玩游戏。我好烦啊。说他几句,他就讨厌我。失踪前,他在微信上对我说,“我宁愿死在外面,也不愿看到你。看到你心烦”。这样的话,我听了很多遍,已经麻木了。
回来后,他在家里待了11天,躲在房间打游戏。我做饭他也不吃。等我睡觉后,他自己到厨房搞点东西吃。
现在的“媒体”太厉害了,寻人启事传得网上到处都是,还经常有人打电话来,学校里也都知道了。孩子不好意思回学校,怕老师同学笑他说他。前两天,老师打来电话,说再不去上学,就要开除学籍。第二天他就去学校了。
一个频繁“出走”的抱养女孩
刘璇,13岁
多次出走,最长1个月
父亲:我有四个孩子,刘璇是最小的。她离家出走很多次了。
去年,刘璇通过微信、QQ搞网恋,跑到一个网友家,失踪了四五天。当时我们也报警了。她玩了几天后回来了,跟同学联系。我们通过同学才找到了她。我跟她谈了很多次。在我面前,她说得很好,“要乖,要乖”。但一回头就又跑了。为此,我让她写过很多次保证书。每次都写,“认识到了错误,以后不敢再跑出家去找陌生人”。但是她做不到。
今年暑假,她打了辆网约车,去一个男生家里待了一个月。那个男生14岁,在珠海,跟去年的网友不是同一个人。我们到处找找不到她,她的手机把家里人屏蔽了。
我知道她就是这样的性格,肯定是出去玩了,就是不知道去了哪里。她还小,我担心她被别人害了。我带她去过医院,她已经跟男孩子发生过关系。这事情我也不知道怎么讲。
到了9月开学,她还不想回来。那个男生也要去技校上课了,男生父母没办法,把她送到派出所。珠海派出所给我打电话,我去接的她。
回来20天,放国庆假,她又跑到珠海去了。我打电话,她把我拉黑了。我打男生的电话,她又用男生的电话把我拉黑。后来我打听到男生妈妈的电话,得知她跟那个男生跑到珠海的一个厂里上班。他妈妈去厂里找到他们,晚上把她带回家。第二天一早,我坐高铁把她带回来了。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我的教育方式是,从小就带孩子出去玩。我也尝试问她为什么喜欢网恋。她不跟我说。我想她就是觉得好玩。后来我带她看心理医生。她说,她不想读书,想跟他们一起玩,玩游戏,唱歌,觉得很开心。
一些孩子的叛逆、心理问题,与家庭和出身环境有关。
她不爱学习,成绩很差。我很少打她,也不严重,就用晾衣架打一下,吓唬一下。她妈妈也跟她说过多次,都没用。她是个很特别的人——我自己生了三个孩子,她是我抱养的。
我抱来的时候,她1岁。当时,是有人把孩子送给我一个朋友养。后来这个朋友工作忙,不想养,就给我了。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她体谅不到我们的苦心。
读小学时,我送她去一所私立学校。她性格内向,什么事都放在肚子里,不跟人说。她在我家里,我们把她当作女儿,哥哥姐姐对她也很好,但是她都不懂得珍惜。我们对她有情感,她对我们没情感。她在家挺懒的,也不干活,经常拿着手机看,发抖音。
根源还是在她的身世上。她对人家说,我们不是她家里人。她内心自卑,然后就敏感,脆弱。心理医生问她,她说她的身世跟别人不同,自己看不起自己。我说,你跟任何同学比都不缺幸福,别的孩子家里有的你都有。但她不懂。
这样一次又一次跑也不是办法。我后来就送她去学校,早上送,晚上接,中午在学校吃饭,这样她就跑不掉了。但还是控制不住——后来,她趁提前放学的机会,又跑了两次。
网恋,也是青少年出走的原因之一。日剧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剧照。
有一次我放学到点了没去接她,就几分钟时间,她就在学校附近认识了一个男的,加了微信。然后给那个男的发了我家定位,叫那个男的星期五晚上来我楼下,带她出去玩、喝酒。这一次,去了5天。
我又报警了,派出所帮我把她找了回来。没过几天,10月27日早上5点多,她又去了那个男的家里。第二天,我们又把她找回来。
这一次我送她去了一个专门收问题学生的封闭学校。这个学校管理很严,她跑不出来。这个学校教他们伦理道德,学费很贵,一年5万。我给她送去了衣服,还跟老师打电话谈好了,让她先在里面待着,2个月以后看看效果。
最近老师让她写读书心得,然后拍了个视频发给我们。她写,“知道错了”,“爸爸骂我是对我好,都没认识到错误,现在才认识到错误。”但我知道,这都不是真心话,是老师让她这样说的。
一个喜欢“顺”东西的“不良少年”
李文辉,13岁
10月13日失踪,10月25日回家
哥哥:我比我弟弟大20岁,我33岁了。父母生他生得晚。
因为从小父母疼爱他,做了错事也不管,导致他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喜欢去“顺”别人的东西。当然,就是你说的“偷摸”的意思,他从6岁就有这种习惯了。
小时候,他要吃什么我妈就给他买。如果不买,他就去顺。前些年,我在外面打工,他在老家跟我爸妈生活,等我回来定居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变得难以调教了。
小学时,他喜欢在学校外的小店顺糖果、辣条、槟榔之类的零食。我妈教育过他,但根本没用。大一点之后,他就开始顺家里的钱,一开始是5块10块,后来就是上百上千。拿了钱,他就出去跟朋友炫耀,说“我有钱,你们没有的东西我有”,然后吃喝花掉。有两次从家里拿了钱,他就会“失踪”几天,在外面跟不三不四的朋友瞎混。
前段时间,他把我们自家的一个门店撬了,拿了些很贵的烟酒出去卖。那些东西加起来值2万块钱。别看我们这里是个偏远小镇,物价贵得不得了。猪肉都要40块钱一斤。那小孩子有了钱,就跑去开房,吃槟榔,抽烟。
集镇,是乡村少年的主要活动区域。摄影 陈龙。
我觉得问题出在他小时候,我爸妈把他看得太重,管教太少。我爸打过他,但一般只是骂骂,几句话带过,导致他染上了恶习。
我小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我也有叛逆期,初中就辍学了,在街上混,但我小舅给我引导了人生的方向,我没有走歪路。
俗话说,长兄如父。我父母管不了,我自然得承担点责任。今年,他跟我一起生活了半年,他还是有点怕我,不敢乱来。其实他比我自己的孩子也就大两岁,我给儿女买什么东西,也都有他的一份。有一次他教我儿子嚼槟榔、抽烟、偷东西,我脾气爆,打了他,我爸妈还跟我吵了一架。从那以后,我就不怎么管他了。
他这次失踪,跟拿钱没有直接关系。我跟他商量,说回学校好好读书,他答应我了。但没过几天,他就辍学了,在外边跟一些混混玩。我回去把他教育了一顿。过几天他就跑了。我托了不少朋友关系,确认他跟两个十六七岁的朋友跑去了长沙。又通过其中一个朋友,知道了他们的位置,就去长沙把他带回来。
他们在长沙,也是到处偷偷摸摸。因为是未成年人,被警察抓了也会放掉。上一次他们去长沙,是被警察送回来的,这次是我自己托关系把他搞回来的。回来后,我惩罚了他,用树枝打他,把衣服都抽烂了。
才回来十几天,他又犯了事儿。有一次家庭聚会,他拿我妈的一个旧手机,把里面的6000多块钱转出去,然后跑了。我们赶紧找了警察,把钱追了回来。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他现在就是绑起来打都没用。给他上思想课,他现在点头哈腰,答应得好好的,一转头就变了。我们这里跟我弟弟年龄差不多,又不学好的孩子,有二三十个。
这样下去很危险。他要是我儿子,我可能直接把他绑起来,不行就打断他的手或腿,再出钱给他治都行。但是我自己也有一大家子要养活。说实话,我没太多工夫陪他。我都有点想放弃他了——当然,这也只是说说罢了。我是打算花点钱,把他送到什么封闭式的学校里去,接受一下改造,看能不能改变一下。
一个偏远山区的留守女孩
吴越,13岁
11月15日失踪,11月20日回家
(注:由于奶奶的方言难以沟通,吴越本人“不想说”,本段内容由邻居陈述)
邻居:10月下旬开始,我们这里封了20天,11月15日解封。
吴越13岁,上初一。解封那天是星期一,她一早就去学校了,晚上没见回来。第二天老师打电话来,说吴越没有去上学。她奶奶着急了,去镇上找她,到处找也找不到。她还发动亲戚朋友帮忙找,我也帮忙找了一下。然后奶奶就报警了,派出所帮忙发了个寻人启事。
孙女不见了,爷爷奶奶不敢跟她爸妈说。而且她爸爸换了手机,也联系不上。
吴越有一个手机,是她爸妈用过的二手手机,但是没装手机卡,不能打电话,平时拿来玩玩游戏。几天后,我们联系上了她的一位女同学,才知道吴越在同学家里。20日上午,派出所开车把吴越接回来了。回来的时候,爷爷奶奶很激动。第二天,吴越就又去上学了。
孩子可能是年纪小,不知道出门前要跟爷爷奶奶说,免得家里人担心。从小到大,也没人教她。她回来后,我们才知道,她跑到同学家里,其实是去给同学过生日,然后一住就是5天。那个同学家离我们这里有十几里路。
我们这里是山区,村里去镇上有几里路,到县城90公里,弯弯曲曲的山路蛮不好走。
吴越的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七八年了,基本上一年只回来一次,就是过年的时候。每次过年回来,他们都会给两个女儿买不少吃的穿的玩的。父母陪伴太少可能对女儿成长有影响吧。他们的工资估计也就3000左右,经常给老人孩子打回来学费生活费。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不出去赚钱,农村人怎么养家?没办法,要生活咯。
日剧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田间的少年。
爷爷奶奶已经70多岁了,平时还能干一些农活,种种田。
姐妹俩一岁以前是妈妈带,从一两岁起,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对我们农村人来说,到外面去赚钱,才能养活家里人。我今年60岁,年轻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我孩子小的时候是放在外婆家里养的。
这次吴越“走失”5天,她爸妈都不知道。没必要告诉他们,免得他们在外面挣钱挣得不安心。
一个“对外面世界好奇”的贪玩少女
齐小燕,14岁
9月27日失踪,9月29日回家
母亲:我家孩子在镇上读初中。这孩子以前还好好的。从今年开始,老是放学后不回家,跟同学去网吧打游戏,周末更是直接不回家。
她打的什么游戏我不知道。反正每次我去网吧找她,她就已经跑掉了。她们一起的有十五六个孩子,都是十三四岁的,互相帮忙通风报信,让家长抓不到。
有一次,我找到一个陪读家长在学校附近租的房子里,家长不在,房间里有12个孩子。
通常,她们都是一起出去玩,经常有些男孩子骑摩托车来接她们。我问她有没有谈恋爱,她说没有。有一次,我把她找回来后,带她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事。
我曾经试图跟她谈心,问她,“到底是想要怎样?是想要出哪里玩,还是想干嘛?要是想出去旅游,或者想吃什么东西,我带你去。”她说,“我不想跟你去,我就是想跟她们玩。”
她说这话,我挺难过的。你知道吗,有时候,我把她从外面找回来,她就跟我说,“我不想跟你待在一个家里面。我看见你就烦。”
我有三个孩子,她是老大,下边还有弟弟妹妹。我们家虽然说不上富裕,但从没有亏待过她。她爸爸也比较看重她,老跟我说,不要打骂,女儿要富养。所以不存在什么偏心。以前她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比较听话。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想着老人年纪大了,女儿也到了青春期,我怕老人带不了,就回到村里。
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往往与父母失去沟通兴趣。韩剧 《我们的世界》剧照。
我在外面打工时,每个月都会回来一次。她不存在缺少母爱。那时候,她晚上十一二点不回家,爷爷奶奶也不说什么;早上不起床,要奶奶给钱才去学校。我回来之后,她就不敢了。可能这前后有一个反差,她没法接受。
去年,她跟比她大一届的女生出去玩了几次,回来就跟我说,她们班上,谁谁都很幼稚,就她比较成熟。我给她买了衣服,她嫌我买的“是小孩子穿的,好幼稚”。
好在她还没做过什么坏事。而且我们村离镇上十几里路,他们最远也就跑到镇上去玩。
9月27日,我们都在家,她没跟我说一声就跑了。后来我找她吃饭,发现人不见了。我没在意,到了晚上她还没回来。我到处找找不到人,那些同学也说没见到她,第二天我就报警了。
9月29日,我一个朋友打电话说,在镇子上看见齐小燕跟几个小孩在玩。我就跑去抓住她。她还不肯跟我回来。回来之后,她爸罚她跪了两个小时。她知道自己错了,没哭,也没反抗。罚完后,她脚都站不稳了。
我女儿就是好玩,对外面的世界比较好奇。有一次我们吵架,她还嘴,“你再等两年,等我16岁了,就不要你管了,我要出去赚钱。”其实她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活都没干过。
一个想要打工挣钱的辍学女生
黄丹丹,16岁
10月16日失踪,11月28日回家
母亲:黄丹丹从来没有不说一声就出走,这是第一次。
10月16日,我回家就没见到女儿,到处找也没找到。我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24小时没找到就报警。我报警了。还给很多亲戚朋友发了她的照片,请他们看到了给我说一声。
这次她一走就是40多天。后来警方告诉我,她的手机信号在厦门一个地方。我就跑到厦门,到处打听。一个出租车司机记得她,说她在哪里下车,跟谁在一起。我去了那个地方,有好几栋楼,我在那一片等着,一直没碰到她。
黄丹丹是我唯一的孩子。但她怕读书,初二就不想上学了。整个初二下学期、初三一年,她都没去上学。我跟老师求情,帮他保留了学籍,期末考试的时候去考一下。今年9月,老师多次联系她,让她回来办退学手续。最后是黄丹丹自己签的字。
我没签字,因为我不认识字。我没上过学。我爸在我两岁的时候就没了,被大水冲走了。后来我妈改嫁,后爸不喜欢我,经常打我,也不给我读书。
因为我没读过书,过得很艰难,所以我更希望女儿好好读书。我说,“你不读书,以后打工也很累。你看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懂签。就像在屋子里,把灯关掉(成了睁眼瞎),我叫你写一个字,你有办法吗”。但我说的都没用,她还是不想读。
黄丹丹6岁那年,她爸爸在山上修路的时候出了事故,她没了爸爸。后来我改嫁了,但我们没有再生孩子。后爸对她也很好,好声好气地劝她去读书。她不听。其实黄丹丹上小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初二那年,我在工地上干活,脚摔断了,不能接送她。从那以后,她跟班上三四个女生一起玩,就不想读书了。
这次“失踪”,找到些线索后,我就放心一些了。她还有一个初中女同学也不想读书,一直跟她说出去打工。那个同学不知道跟她说了什么话,带她到处逛。她们都爱漂亮,经常化妆。后来我就没办法跟她沟通了。
一些底层地区少年出走,与父母离异、爱玩游戏、同伴熏染有关。网络图片。
她跟我说过很多次,不爱读书,想要打工。她说她想做淘宝客服。我后来知道,她们俩去厦门租了个房子,想学一下电子商务课程。去了一个多月,没学会,又跑回来了。
其实我们母女关系还可以。除了她小时候我很生气的时候打过她,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很严厉。因为我小时候被后爸打了很多,我就想着等我有了孩子,我坚决不能打孩子。
我小时候,学费只要2块钱,后爸都不愿给我出。十几岁的时候,我得了白内障,后爸不肯出钱给我治。我很怕见光,一见光眼睛就疼,就在一个房间里,躲了一个月。我去看过眼睛,但里边的组织已经全部坏掉,没法治了。我只希望挣点钱,换个假眼球,美观一些。
我现在每天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搬砖头,一个月挣1800元左右。
我觉得我的残疾没有影响到女儿的性格。她就是爱玩,爱漂亮。她退学的时候,我跟她说好了,“这是你自己选的路,你要自己走。要是继续读书,不管读到什么时候,你的学费、生活费,我都会承担。但你现在没读书了,我不会再拿钱给你了。”她同意了。
其实我从她朋友那里得到消息,她已经回来好多天了,躲在朋友家。
11月28日上午,她给我发微信,说她今天会回来。晚上7点多,她回来了。我说,“我养你那么大有什么用?出去也不给我说一声。”她说“我能吃能睡”,然后笑了笑。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实习生张铭祖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凤凰周刊冷杉故事】,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