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颂
编辑|闫如意
24岁,有一份月薪2万的工作,稳定体面,单位分房,升职在即,前方一片坦途。
(资料图)
如果是你,会为了一个梦想,辞职从头开始吗?
广东韶关的24岁导游小张,就开启了这样一段狂飙人生。
从“导游”到“演员”的切换,张颂文只用了1个小时。
早上10点,旅游团的一个小女孩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张颂文回她说“我没有梦想,都是一份工作,如果非要说的话,我有个爱好就是看电影。”
小姑娘说,“这就是你的梦想,25岁怎么了,大导演张艺谋29岁才考北电呢,你也可以去学电影!”
11点,张颂文就到了领导办公室提了离职。
第二天,他便出现在了北京电影学院的门口。
很热血,也很疯狂。
21年里,他的同学偶尔听到一些消息——
"张颂文已经到了北京,从头开始学表演,结果人家都开始学表演了,他还在练普通话。"
"10多年过去了,张颂文还在北京漂着呢,别说房子了听说连个锅炉也卖不起。"
"张颂文就是《隐秘的角落》里那个吃馄饨哭了的父亲,演得可真好啊。"
"颂文成了!我当年如果和他一起开始,如今会不会也追梦成功了呢?"
当一个24岁的男人决定追梦
24岁辞职投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有可能吗?
张颂文用自己的经历给你一个答案:只要你不怕看不到头的穷,完全可以。
24岁之前的张颂文,本身是一个怕穷的人。
就读职高加上母亲离世的原因,张颂文很早就已经开始赚钱了,他在日历厂糊过日历,也在在汽水厂当过流水线工人,后来去到酒店做实习服务员,一个月50块钱工资,他还能存下25元。
直到后来当了导游,才过上了5年比较安稳的生活,从韶关去了深圳,单位也分了房,公司领导们也很看重他,要把他提拔成高管,做出境部或者是国内部的经理。
24岁的张颂文,和现在无数30+的成年人一样,早早进入了中年危机——
终于不再为生存发愁,但生活太平了。
工作中,偶尔一两个陌生人会带来点火花,大段大段时间都觉得“无意义”。
到了“人要结婚”的年纪,未来的模样看得一清二楚。
每个人都在寻找和这种无聊对抗的办法,有人倚靠消费,有人信奉名牌车,有人追迷偶像,也有人像张颂文一样,为“梦想”上头。
只是张颂文更傻一些。
他上头得太快,缺少了成年人的算计和权衡:
梦想有了,单位发的房子没了,在底层打拼了8年的经验、地位、人际全部清零,怎么看都是亏。
但看遍张颂文的采访,也找不到他对这个决定的“后悔”。甚至他很感激自己的冲动——
走得仓促才没有时间犹豫,人一旦犹豫就会欣赏起自己早感厌倦的生活。
如果说张颂文真做错的事情,有一件——
他把梦想这两个字,看得太简单了。
成功人士谈起梦想,才是小学课本上那种“美好蓝图”,籍籍无名的时候,梦想更多时候写作“瞎折腾”。
他在大学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日子。虽然他是全年级年纪最大、普通话最差的学生,但学校是个可以用努力弥补差距的地方。
普通话不好他就含着洗干净的石子儿练台词;声台形表都不行,就多练习,多去火车站、戏剧场观察人。
2004年,张颂文是优秀毕业生,以专业课成绩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
大学毕业,29岁的他走入市场,演员生活一路抛锚。
没人关心他毕业成绩多少,市场更关心你长相如何,有没有过经验,能把尊严的底线往下压多少。
第一年面试,他信心满满出发,铩羽而归;第二年、第三年,结果还是一样。
三年时间里,他跑了七八百个剧组,承受了七八百个人的拒绝和讽刺,包括十分羞辱的人身攻击。
他也没想到,35岁的自己比15岁的时候还要穷。
15岁当流水线工人,吃住不愁。
35岁,他为了省钱,要买菜市场关门前成捆出售,没人会买的蔫菜。
毕业后,他搬到了顺义乡下平房里,买不起锅炉和煤炭,每年冬天他就裹着棉袄咬牙撑一撑。
他后来逐渐有了些演戏的机会,靠的不是演技,而是“打包价更便宜”,几十集的电视剧,别人一万他就九千,如果这个价格导演也犹豫,他就主动承担起表演指导的工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年1部甚至两年才能1部戏,这意味着,他工作几个月拿到的几千块钱,可能就是1年甚至两年的全部收入。
有七八年时间,张颂文在圈里被人熟知的身份,是“表演老师”,他当过北电助教,也当过不少明星的表演老师,“明星教头”的称号比他演员的身份还响亮。
“就像我明明想打篮球,你却让我当篮球教练,我怎么会快乐呢?
但没有人找我打篮球,那我只能选跟篮球比较接近的,用教练的身份在旁边站着,看他们打篮球。起码我依然在目睹这一切,感觉自己没被抛弃。”
不死心地走在这样一条看不到头的路上,外界评价倒是挺一致——
委婉点,叫追梦路上总有荆棘,难听点,就是活该。
钱不是张颂文人生的支点,戏才是
张颂文穷,是个客观事实。
但如果说张颂文苦、惨,他不会认同。
不信你看张颂文的一天,可比很多上班族、有钱人都要快乐得多。
不拍戏的时候,张颂文最爱干的就是到处溜达。
村子里住久了,他和镇上的商户都处成了兄弟。冬天家里户外一样冷,他干脆坐在菜农旁边帮忙卖卖菜,到花农旁边卖卖花,看到有人吆喝着卖东西就揣起手乐呵呵地看热闹。
大概是因为形象过于朴素,村民们在知道张颂文是个演员时,第一反应不是签名、拍照,而是“你这样的人都能当演员啊?”
村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很多人都变成了角色的一部分,在张颂文的演绎下,出现在了大银幕,小荧屏上。
这就是张颂文演戏最过瘾,也最沉迷的一件事——
所谓角色,就是活在你我周围的那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当对具体的人、事感兴趣,张颂文的人生彻底和“无聊”两个字脱钩了。
他看到一个凌晨四点还在路边摊喝酒的中年女性,会想她为什么喝了那么多酒,她喝酒是因为快乐,还是难过。
他会为一只冻死在湖里的猫沉默伫立很久,为它在心里立碑,给一只猫写“动物小传”。
人要活下去其实需要的金钱不需要那么多,像张颂文一样精神愉悦,热气腾腾地生活才是更难的事情。
当然这样的敏感,在他最开始演戏的时候确实闹过“笑话”。
有次拍戏,他饰演一个充当背景板的食客,结果拍摄前他跑去问导演:“我这个角色叫什么名字?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多大年纪?他的父母是什么教育史?”
开始导演还有一搭没一搭回应两句,后面直接不耐烦了:“哪儿这么多事儿,你要不拍就走人!”
确实很囧,却也是张颂文会做出来的事儿。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张颂文把这句话定为自己的死规矩,被骂再多,再穷再饿,他也没有放松过这条底线。
当角色成了比他的皮囊、荣誉更重要的事情,他的精神就找到了真正的支点。他将锚抛向生活各处,不停在捕捉生活中大小事,然后内化成自己的表演武器。
知晓这些,再看张颂文在《狂飙》里的精彩的表演似乎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狂飙》拍摄前,张颂文和以往一样提前去了拍摄城市,找了个水产批发市场待着,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去,看各个市场鱼档老板们怎么批发鱼产品,观察他们卖鱼时的细节。
于是才有了第一集就被无数人夸赞的那一幕:高启强初登场,给买鱼的人送葱做添头,别人招呼时,他非常自然地撩了一把鱼缸里的水来洗手,就是一个在水产市场卖了很多年的小老板。
走过的千万条街道,见过的上万张面孔,25岁时还如白纸一般的张颂文早已进化到了“人戏合一”的程度:
写人物小传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功课,而成了下意识。
角色的生活习惯,会自然从他身上流淌出来。
这张名为“演技”的网,张颂文耐着性子,默默织了21年。
他的表演不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
“当代很值得,黄金时代就是现在”
张颂文戏好,早已是全网的共识了。
当然,大家被他演技折服的时间却不一样。
广东人是张颂文的第一批粉丝。
2005年,《乘龙快婿》在广州台热播,张颂文饰演男主贾发成了无数90后的童年记忆。以至于到了现在,每一个提到张颂文的文章下面,都有一个id广州的朋友亲切喊他“贾发”。
影迷爱上他,大多是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开始。
张颂文在里面饰演城建委主任唐奕杰。为了贴近老唐身上自卑又懦弱的形象,他增肥30多斤,把前额头发拔了,跑去相关单位上了一个多月的班。
作为首个出场人物,他成功给整个电影定调,经受住了影评人们近乎苛责的眼光。
〓 编剧史航赞美其为电影“点睛之笔。”
到了2020年,更多观众才真的看到张颂文这个好演员。
在热播网剧《隐秘的角落》里演一位丧女的父亲,有段表演直接被封为了“演技教科书”。
小女儿去世不久,他到常去的馄饨铺打包馄饨带回家,老板按惯例给做了三份。他怕妻子崩溃,不敢将三份馄饨全带回家,也不忍心扔到垃圾桶,于是回到馄饨坐在摊位上,一口口吃下。
一碗馄饨的时间,强撑的父亲,失去女儿的痛苦,张颂文的表演入木三分。
《隐秘的角落》播出后,张颂文有了些挑戏的权利,生活也不再拮据。
他终于不“穷”了,但也远称不上富。
43岁的这一年,他依旧买不起北京一套房。
这段采访,引发了网络热烈讨论,不少网友站出来为他鸣不平:
有些只会吹胡子瞪眼、面瘫演技的人可以日薪208万,好演员还要在北京租房。
张颂文曾对这些“苦难”描述很在意,在微博、采访中都说自己并不觉得委屈,不要拉踩。
如果稍微了解张颂文,就该知道,他可能是演员里对流量艺人最温柔的人。
前几年,演技综艺井喷发展,张颂文也曾在两档节目中担任过演技指导。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演技十分糟糕,能力不及小学生,但握有不少资源的流量明星。不少性格鲜明的导师,都曾当过网友嘴替,说出一些痛快话。
张颂文反倒是个“异类”。
他像学校里那些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新手班主任一样,寻找每一个人身上的“独特”,和每个演员认真交流。
他不是假装“温柔”,而是想要让他们知晓“演戏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果你足够热爱,所有的难都是事后觉得难。”
“找到了演戏的快乐,你演痛苦都是快乐的。”
遗憾的是,这个时代风口太多,聪明人也太多。
一个张颂文火了,但还有更多不够“聪明”的张颂文,守在他们的困窘里,苦等自己的人生角色。
单就说《狂飙》这一部戏,很多演员都和张颂文一样籍籍无名了很多年,如今才被看见。
比如大嫂高叶。
比如唐小龙的扮演者林家川。
这个时代,似乎和这些踏实、肯干、勇敢追梦的人有仇一样——
他们读书时,明星全是中生代,陈宝国、陈道明、斯琴高娃、王志文、江珊、蒋雯丽等等,年轻人反而都是小角色。
等他们磨到了中生代,自带流量的年轻人到成了电视剧的中心。
有人忍不住问张颂文:“你不会觉得这个时代不值得吗?”
他说:“不,当代很值得,黄金时代就是现在。”
梦想,本来就是由一个又一个黑暗串联起来的。耐得住这份孤独和寂寞,内心依旧明亮的人才能走这条路。
多年的等待中,张颂文早已对自我有了认识,他不想要成为一个未来伟大的演员,也不想当一个只会磨兵器的演员。他不愿照着主流故事继续描边,也不想将辛苦、难过都封箱沉海,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步调,继续大步往前走。
他就想和这个时代一起,演这个时代的小人物,参与这个时代的每一刻。
很高兴,“张颂文们”坚持了下来。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不退缩,是国剧永远的底气。
也希望有更多好的剧本、团队出现,让更多的张颂文闪光、发烫。
参考资料:
1.《专访张颂文:我很怀念20年前的演艺圈 》公众号:新周刊 2021-05-07
2.《演员张颂文成名“前夜”:“我试过一千次戏”》公众号:南方周末,2020-07-01
3.《和演员张颂文一起郊游》公众号:人物 2019-05-08
4.《张颂文:一个人的时运没到,他永远都是走“背”字》公众号:GQ报道 2023-02-02
5.《我和另一个我ep4:张颂文没法编织精彩的一天,也许会让很多人失望》优酷 2020-07-09
6.《周一围×张颂文:看呐,那两个在冰面上从容走路的人》 b站up主:吕彦妮NiTalk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