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越来越多女性在世界各国担任重要的角色,成为掌控一国、一个大洲,乃至整个世界命脉的关键人物。
2015年,世界因为越来越多女性领导人的存在展现出不一样的风貌,女性也得到各国政坛前所未有的重视。联合国最近正式启动遴选下任秘书长程序,更是明言呼唤“女掌门”。2015年国际形势的“控”,在于女性逐渐成为命运的掌控者。
2015年,叱咤风云者,有德国总理默克尔,有美联储主席耶伦;褒贬不一者,有IMF总裁拉加德,有韩国总统朴槿惠;个中失意者,也有支持率屡创新低、极可能被弹劾的巴西总统罗塞夫。
德国总理默克尔
从拒绝到欢迎难民
亮点:成功应对欧洲三大危机——乌克兰局势、希腊债务危机和难民潮,获选《时代》年度人物。
危机:恐怖分子随难民大渗入,给欧洲带来安全隐患。
在摄像机镜头前,14岁的巴勒斯坦女孩里姆·萨维尔对默克尔表示她很害怕,如果家人的庇护申请被驳回,她就会被遣返黎巴嫩的难民营。默克尔对她说:“我们不能干脆地说你们都可以来,我们应付不了这么多人。”
但就在数周后,当大批叙利亚难民涌向欧洲,默克尔没有如保守派期盼的那样立即采取措施保卫德国边境,阻止难民涌入,反而承诺要向他们提供庇护。一时间,群情振奋,德国民众抢着向难民伸出援手。
但欧洲对默克尔的赞誉持续到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德国民众最初的善意基本耗尽,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将默尔克比作“粗心大意的滑雪者,一不小心就会引发雪崩”。
《金融时报》认为,“默克尔对难民危机的回应深刻撼动了欧洲,德国永远不会一样了。无论好坏,谨慎的默克尔正在大胆地改变这片大陆。即使她失败了,她也将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美联储主席耶伦
美国进入“耶伦时代”
亮点:促成美国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
危机:美国经济的后续反应、美联储的后续动作有待观察。
发酵了近半年后,美联储本月17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国近10年来首次上调短期利率,结束了自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实行的接近于零的借款成本。作为美国联储储备委员会的掌门人,耶伦正是此次加息的主导者。
此前,耶伦的表现一直遭到同僚诟病,批评者称其未经历经济危机,在大部分时间里只继承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政策。但如今,随着耶伦进行首次加息以及采取后续加息动作,她将创造自己的传奇,美联储从此也进入了“耶伦时代”。
韩国总统朴槿惠
外交出色 内政受困
亮点:观看中国阅兵式、与日本首开首脑会谈。
危机:未能及时控制MERS疫情蔓延、历史教科书“国定化”争论等。
今年9月3日,朴槿惠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出现在天安门城楼,观看了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不知道她当时是否想过,这可能是她本年度最耀眼的时刻。
在参加完中国阅兵式后,朴槿惠的支持率上升到54%,为执政以来的最高民意支持率。
在接下来的11月,朴槿惠首次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首脑会谈。虽然阻挠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日军慰安妇问题协商进展缓慢(刚于本月28日达成一致意见),但总体而言,朴槿惠领导下的韩国政府2015年在外交方面的表现基本上得到了认可。
不过在内政上,朴槿惠的执政能力屡遭质疑:历史教科书“国定化”争论引发朝野对立、未能及时控制MERS疫情蔓延损害韩国经济发展,这些事件一再打击了民众对朴槿惠的信任。
IMF总裁
拉加德
支持人民币
亮点:支持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危机:涉法“渎职”案被法庭传唤。
自2011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以来,拉加德任上的表现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算吸睛,直到12月1日,她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货币篮子。事实上,拉加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一直展现出力挺的姿态。此外,拉加德一直致力于推动IMF的“份额改革”,即提高新兴市场国家投票份额,不过由于美国掌握事实上的否定权而未能实现。拉加德对此曾发出“狠话”,称IMF已准备好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讨论推进投票机制改革,并设下改革期限设。倘若成真,无疑将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福音。
不过,拉加德并非没有烦心事。去年8月,她因涉嫌在一起具争议的富商获赔款案件中有渎职行为被法院正式立案调查。12月18日,法院传唤拉加德接受质询,让此案再受关注。
巴西总统罗塞夫
官司缠身
危机:经济持续萎缩、石油公司腐败案持续发酵、反对派发起弹劾案。
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经济衰退与民意支持率低下甚至让巴西总统罗塞夫放弃了新年致辞。对于罗塞夫来说,2015年1月1日开始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比此前任何一年都更艰难。今年前三个季度,巴西经济连续亮红灯;经济衰退带来的是失业率高达6%以上、年通货膨胀率将攀升至10.8%,财政紧缩使得政府部门甚至发不出工资。
伴随着经济衰退的是低下的民意支持率,对罗塞夫执政不满意的巴西人达到了70%。巴西石油公司腐败案持续发酵,卷入大量执政党政客和政府高官,也使得反对派认为扳倒总统的良机来了,向议会提出了弹劾案。罗塞夫虽然向巴西最高法院要求废止弹劾案,却遭到了否决,这意味着,2016年罗塞夫依旧要为混乱的政治经济局面焦头烂额。(郑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