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节能工作存在严重问题,内蒙古自治区节能主管部门日前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约谈。内蒙古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7%,但消耗了全国5.2%的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增长,能源结构调整缓慢,能源资源丰富的内蒙古,正在为“能”所困。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产煤地区,煤炭消耗量同样惊人,煤炭在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为385723万吨标准煤,而同年内蒙古全区的煤炭消费量达到38595万吨标准煤,约占全国的1/10。在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中,煤电、煤化工等都是煤炭消耗大户。
高耗能产业比例过大,是内蒙古节能工作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2018年,内蒙古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72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在内的七大高耗能产业占全区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5.5%。分地区来看,位居前两位的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能源消费量共占全区总消费量的74.5%,其能源消费量分别为5394万吨标准煤和3196万吨标准煤。煤化工、钢铁、稀土、煤电等高耗能产业在这两个城市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彼时因煤而兴,此时因煤而困。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经济,如今给内蒙古的节能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根据要求,“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要实现能耗强度降低14%的目标,能耗增量控制目标为3570万吨标准煤。但实际上,在“十三五”前4年,能耗强度累计上升9.5%,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较2015年增长6562万吨标准煤,已达到“十三五”增量目标的184%。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和多数地区能源消费负增长的情况下,内蒙古能源消费同比增长6.3%,能耗强度同比上升10.56%,要想实现“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形势十分严峻。
虽然非煤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传统产业仍是当前内蒙古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链短、主要产品附加值低、一煤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工业增长对能源工业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内蒙古的问题,在不少资源依赖型地区同样存在。
直面问题、高度警醒、深刻反思、有所做为,此次约谈对内蒙古节能主管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走出能源消费困境,内蒙古必须调整和改变区域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减轻对能源的依赖,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一方面,下决心压缩传统重化工业等高耗能产业,淘汰落后、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壮大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工业,培育增长新引擎。转变产业发展重点,需要相应转变金融、投资、财政、土地等政策的扶持方向和重点,使其切实向非资源型产业转移。地域辽阔、能源丰富是内蒙古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忽视对能耗问题的管控,更不能为了招商引资而降低标准。
控制增量、减少存量,不仅要借助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经济政策的引导作用。去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新建高耗能项目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对高耗能行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及以上标准煤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实行用能指标管理,项目办理节能审查时,须通过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获取项目用能指标。这一文件的发布有助于借助市场化手段,调动企业节能积极性,抑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
其实,除了煤炭,内蒙古的风能、光能资源同样丰富,但因为外送通道、储能、电力调峰等问题,前几年弃风、弃光问题严重。如何将清洁能源切实利用起来,增加就地利用比例,提高能源结构中的非化石能源比重,也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能耗问题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将工作做在平时、抓细抓实。“十三五”即将收官,内蒙古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更需要科学谋划、对症施策,而不能病急乱投医,甚至粗暴地搞“一刀切”。尤其随着天气转凉,北方供暖季即将来临,保障居民供暖需求是硬杠杠,决不能为了“数据达标”而损害群众利益。(刘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