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开始向国货示好。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洋码头悄然上线新项目“大牌好厂”,引入约十几家国内代工厂商家,现阶段以服饰厂商为主。知情人士透露,未来不排除会尝试和工厂合作定制产品。电商与代工厂合作早已不是新鲜事,后者将为跨境电商填充品类,甚至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但是洋码头以买手制起家,其供应链与订购工厂的定制化商品并非一个思路,洋码头想要在新赛道跑出来还要补不少功课。
向国货伸手主打低价
洋码头平台上线了一批“另类”买手。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新入驻的商家均为国内代工厂,数量大约在十几家,品类包括鞋服、家居用品、箱包眼镜等。其中,服饰价格在20-300元左右。
从详情页上的信息可见,“大牌好厂”的商品正在以大幅折扣吸引用户。以一家名为bermosa的工厂厂商来讲,其被标记为BALLY制造商,一款夏季单肩斜跨水桶包的拼团价为29.9元,而单独购买的价格达到369元。可见当前平台正以低价吸引用户购买。
据部分商家表示,商品为工厂直发,物流合作方除了顺丰,还包括中通、圆通、申通等,时效大致在2-3天左右。一些商家还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目前自有品牌只上线了洋码头。
“‘大牌好厂’这个新项目目前在试水阶段,正向用户调研体验感受,之后平台会正式上线该项目。”一位接近洋码头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除了服饰,以后还会增加小家电等品类。”同时,该人士还补充称,“部分工厂资源是从其他平台挖过来的”。
“近年来电子商务持续的价格大战已经削弱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水平,大部分平台都在苦苦支撑,向上游靠拢,向生产端要利润成了无奈之选。”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表示,洋码头的这一举措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盈利水平,有利于其下一步的资本运作。
扭转单一业务
基于买手制的灵活性和海外直邮,洋码头在十年间从跨境电商中杀出重围,然而国际疫情带来的不可控性,包括物流成本等,难免会对用户体验和复购率产生影响。
一位美国买手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物流仍是不可控因素,现货商品会在1-3个工作日发出,而代购商品则需要等待一周左右才会发货,预计8-10天能送达用户手中。“这主要得看清关的情况。”该买手强调称。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由于国际疫情仍在持续,洋码头跨境进口业务难免会遭受影响,对业绩增长也形成一定挑战,因此洋码头与国内厂商合作,将其作为补充业务,是一个重要的转型。
在单一跨境业务下,垂直电商还面临扩品类的问题。一位从业跨境电商平台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平台还在研究日本服饰和中古品类的供货问题。“日本时尚类产品较为有限,知名品牌不多,如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等,单价很高,但产能较低,在国内受众较少,而日本平价服饰知名度在国内又有限,所以日本服饰类选品比较窄。除此之外,日本的疫情仍然严峻,所以对供货也造成了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与国内工厂牵手,洋码头还在进一步探索进口之外的业务。6月16日,其宣布与MCN机构热度传媒战略合作,进入国内二手奢侈品赛道。
买手制思维能否适配
事实上,洋码头不是唯一一家卖起国货的跨境电商。在考拉海购,除了国内工厂商品,部分国货品牌如花西子也入驻了平台。一方面,国货既能成为平台商品丰富度的补充,还能凭借成本和时效优势,吸引和覆盖更多用户层级。
在国际疫情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无论平台还是外贸厂商,双方的契合最终是为业务拓展渠道,增强抗风险能力。工厂有机会发展自有品牌,在贸易中改变代工贴牌的被动局面。
回望去年4月国际疫情暴发,物流发生熔断开始,国内诸多代工厂纷纷加速奔赴线上,从外贸转内销,部分电商平台的工厂商家迎来井喷。资料显示,2020年阿里“春雷计划”启动的2个月内,约4万外贸商家上线1688。而在京喜平台,其在同年6月计划开放10万外贸企业优惠入驻窗口。
在此期间,传统外贸企业也历经调整生产线、优化制造环节、提升数字化投入等方面的阵痛,跳出外贸所需的大批量、多流水线生产模式,根据电商灵活且分散的订单需求将流水线进行柔性化改造。那么,此次洋码头上线工厂商品,未来是否会尝试C2M模式?洋码头相关负责人未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不过,据上述知情人士称,未来平台不排除会尝试和工厂合作定制产品。
从必要商城2014年开启C2M商业模式,到电商巨头争相进入该赛道,以需求端倒逼生产端实现零库存精准生产,依仗的不仅是平台海量生成大数据画像,还有厂商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平台精准营销和流量扶持能力。这对洋码头提出了不小挑战。
庄帅认为,洋码头以买手制起家,为海外买手和国内用户搭建了一个供需对接平台,然而C2M模式对供应链整合把控,平台、工厂间的协同,以及用户匹配等维度的要求很高,可以看到除了头部电商,一些中腰部电商都很难挤入赛道,洋码头要切入难度不小。记者 赵述评 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