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需两端发力改革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15-12-04 19:24:23

2015年的经济“大考”还在冲刺阶段,“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号角又将吹响。按中央惯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总结本年度工作和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是会议的重点。

接近决策层的政府部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2015年取得的发展成果相当不易,但眼下经济下行还未见底,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对外开放面临新挑战,明年可能是中国经济艰难的一年。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调控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先行领域正在逐步明晰。近期,高层领导人频频发声,供给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等关键词成为宏观调控的新信号。从明年的改革领域来看,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成为短期政策密集推出的领域。

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时称,明年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

稳经济仍是主要议题

无论是全面小康要求还是社会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依旧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GDP增速为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尽管这一数据早有预期,也处于合理区间,但经济增速“破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带来了紧张情绪,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平稳过渡,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不可忽视的课题。

“如何在新常态下找准问题所在,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平稳过渡和衔接的关键。”上述政府部门人士表示,如果说2015年调结构和稳增长的政策实施过程还遇到一些分歧,那么明年二者将会更好地统一起来。因为旧的增长动力将会加速失速,而改革动力将会更快显现。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任务第一条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有分析称,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依旧会是今年会议的主要议题。

首要的一个问题是,步入新常态后的经济目标如何定?根据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经济在2016年~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底线是6.5%。

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这一目标进行了解读。徐林表示,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内部也有许多新兴产业动能没有激发出来。因此,从内外环境来看,中国在一段时间内依旧具备中高速发展的潜力,关键是如何将这个潜力激发出来。

如何激发潜力?中央此前提出要在五大理念下推行供给侧改革,同时实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体制内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都认为,此次宏观调控特别注意到了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和手段。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三大原则,分别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杨伟民称,当前尤其要调动三个群体的积极性。一个是要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培育企业家的精神。第二个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阶段,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第三个是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要通过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供需两端不可偏废

上述接近决策层的政府部门人士告诉本报,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可以看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定调。就在这次会议上,供给侧改革正式亮相,也成为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近期最重要的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杨伟民对此解读称,与过去的思路相比,此次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的主要宏观政策增加了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两条。这两条主要是针对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但总的目的是为结构性改革创造透明的、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此后,供给侧改革迅速成为经济界的“高频词”。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正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在增长阶段转换的大背景下,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防止短期内增速下滑过快,而不可能通过刺激政策使过剩产能不再过剩。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刘世锦称,特别要注意的是,尽管供给侧改革很重要,但也不可能替代“三驾马车”的作用,未来需要在需求和供给两侧一起做“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高层近期的讲话也透露出需求和供给两侧不可偏废的信号。李克强12月2日在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时明确,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

具体来看,李克强提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用,扩大有效供给。

在需求方面,李克强提出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支持信息、绿色、旅游等领域新消费发展,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积极增加有效投资,立足长远实现投资综合效益递增。

风险防控成重要一环

去年以来,风险防控开始成为中国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一环。包括刘世锦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都曾对本报表示,未来几年的风险防范重要性不亚于经济增长和转型,整体守住不发生大的系统性风险是最大的成功。

今年,不仅资本市场的动荡凸显出防范风险的重要性,包括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等多个重大金融事件也对中国各方面的风险控制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坚信明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改之年”,可以预见,2016年中国仍将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改革步伐不会放缓。而在人民币被纳入SDR一篮子货币后,加速金融改革也被业界普遍视为应有之意。

此外,财税、民生等诸多领域的改革也在明年迎来重要时点,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防风险也将被决策层高度重视。

标签: 两端 供需 发力

猜你喜欢

微软Bing市场份额不增反降,谷歌搜索“一哥”位置

微软将ChatGPT集成进Bing,并在GPT-4的推动下拥有自己的生成搜索体验,可谓抢尽“搜索一哥”谷歌的...更多

2023-05-15 18:27:36

一图读懂 | 美股期权隐含波动率排行榜 (5.15)

隐含波动率(IV)是对一支股票年内价格变动的预估,反映投资者对未来价格波动程度的预期,是期权定...更多

2023-05-15 18:44:03

财报前夕,腾讯股价一度涨超4%,这次业绩将会有怎

在财报发布的前夕,腾讯结束了连续一个月的股价下行趋势,在5月15日一度涨超4%,说明市场对本次腾讯...更多

2023-05-15 18:28:01

【环球新视野】北水抢筹科网股!加仓腾讯近12亿港

2023年5月15日,南向资金净买入16 53亿港元。$腾讯控股(00700 HK)$、$美团-W(03690 HK)$、$中国海洋石油(00883 HK)$分更多

2023-05-15 17:40:54

巴菲特看好的日本股市,要创33年新高了 环球精选

坚实基本面推动日股上涨,同时外资流入和回购潮支撑日本股市情绪。“股神”又押对了?5月15日周一,...更多

2023-05-15 17:32:45

财报前瞻 | 获多名分析师看好,沃尔玛Q1业绩有

随着最新一轮财报季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本周零售行业成为了关注焦点。其中,$沃尔玛(WMT US)$将于5月18日更多

2023-05-15 16:35:32

环球要闻:每日期权追踪 | 罕见认错!特斯拉召

编者按:《每日期权跟踪》紧跟期权市场,关注博弈动向,为牛友提供多维度机会参考,助力牛友掌握投...更多

2023-05-15 16:36:38

港市速睇 | 港股午后强劲拉升!三大指数齐涨超1

富途资讯5月15日消息,港股三大指数午后强势拉升,恒指一度收复2万点关口。最终,恒指、国指涨1 75%,科指更多

2023-05-15 16:44:40

易点云(02416.HK)今起招股,发售价每股10-12港元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更多

2023-05-15 16:43:09

每日快看:又一里程碑!港交所:“互换通”正式启

5月15日,港交所正式举行互换通上线仪式,香港政、经两界大佬齐聚金融大会堂,包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更多

2023-05-15 15: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