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在参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2015中国改革论坛”时表示,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统一国家财权是关键。总体上看,国家财权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刘尚希说,国家财权,包括预算权、税费权、所有权、专卖权等内容,过去长期存在的自收自支的预算外资金,就是国家财权分散割裂的集中表现。现在,这个问题名义上解决了,“预算外资金”已经被取消,但预算“切块”的问题仍以各种形式存在,并形成了难以撼动的既得利益和权力。
“基金预算的存在,实际上就是预算权统一过程中遇到阻力而妥协的产物。基金预算的背后是各部门的权力和利益。一些专项收入,如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收入、排污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车辆购置税、成品油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等,都规定以收定支,专款专用,使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刘尚希认为,部门的“二次分配权”,严重肢解了预算的统一性,成为预算中的“预算外”,妨碍全面完整统一预算的真正实现。“二次分配权”使各个部门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分钱上。财政资金异化为一种权力,而不是责任。
近年来,部门利益法制化现象较为普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重点支出就涉及6类,包括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社保。2014年这6类规定要挂钩的支出占到全国财政支出的47%。“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以另一种形式行使预算分配权,是以法律方式分割预算权,是对人大预算权的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