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减税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意在降低企业成本,焕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
在实施减税政策的同时,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观。但不能简单地盯着当期收入的减少,而应着眼长远。
近一段时间以来,“减税”和“营改增”受到广泛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会议还表示,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此外,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
为什么要实行减税政策?营改增将在减税中扮演什么角色?《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中央决定实施减税政策,是推进税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核心是实现公平税负,为市场配置资源营造公平的税制环境。”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很多企业运行成本压力也较大,而税收、收费、社保等是企业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实施减税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意在降低企业成本,焕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
那么,进一步减税的空间在哪?“当前,减税的空间主要在增值税,包括推进营改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其他税种的减税空间相对不大,比如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的改革,基本上是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减税总体要求的同时,还提出“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这有利于平衡制造业与服务业增值税税率的差距,减轻制造业企业负担。”胡怡建说。目前,制造业增值税大部分实行17%的税率,小部分实行13%的税率,而服务业主要实行11%和6%的税率,二者差别明显。
张斌认为,有必要区分营改增和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的不同内涵和目的。“营改增是完善税制的一个改革措施,而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则主要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宏观调控措施。”
开始于2011年的营改增试点被称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因为这不是简单的税种替换,而是一项涉及如何完善增值税制度乃至财税体制的改革。目前,增值税立法已被列入立法规划。
几年来,营改增取得积极的减税效果。不过,胡怡建也强调,减税效果是针对整个产业链的,而非针对所有企业,“对具体企业来说,税负可能有增有减”。
全面推开营改增和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将起到双重减税的效果。“在营改增全面推开之后,实际上税基就大幅缩小了,对制造业和其他行业来说已起到减税的效果。如果同时降低制造业(货物)的增值税税率,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税负。”张斌说。
当前,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在实施减税政策的同时,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观,财政收支矛盾呈加剧之势,平衡收支压力较大。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有针对性地实施减税政策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生保障。不能简单地盯着当期收入的减少,而应着眼长远,通过减税把经济‘蛋糕’做大,反过来会增加税收收入。”白景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