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需求不足、去产能力度加大的大背景下,短期内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多家机构预期,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因此,可以预计的是,未来稳增长政策还会加码。尽管压力不小,但利好的消息是,政府的政策工具箱内还有充足的“弹药”,并且该出手时会果断出手。
在春节假期后首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强调,全球经济,特别是各国股市急剧下跌,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挑战和新的不确定因素。一旦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该出手时会果断出手。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异常复杂,所以我们要更加主动作为,“抡起金箍棒”应对挑战。
那么,除了近期出台的八部委发文金融支持工业、财政资金注资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外,未来还会出台哪些政策?对此,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或将在稳投资、财政政策、金融支持上继续加码稳增长。
稳投资精准发力
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已出台的稳投资政策措施,更加偏向于精准调控,主要在基建、区域振兴等方面发力。国家发改委2月15日连发两文,分别就“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2016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加上春节期间正式印发实施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至此,国家层面关于三大战略的中短期构想已悉数出台。
“三大战略经过一年的部署,已经进入了重在落实的阶段,很多项目今年要落实,效果也会显现,外贸和投资的相关数据增长都比较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指出,三大战略在国内区域互联互通方面会有比较积极的影响。
基建投资的稳增长作用和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一直有目共睹,但在去年审批加快的背景下,许多工程的推进情况并不十分让人满意。综合来看,财政收入减少和地方经济下滑是主要原因,资金缺口成为这些项目落地的最大掣肘。
高玉伟认为,今年财政政策肯定会进一步加码,尤其要保证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包括铁路、水利、农村电网改造等。另外,专项建设基金方面,由于此前实施的效果较好,今年也会继续推进,这同时也是保障民生的一个重要工具。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迫近底线,决策层稳增长意愿上升,今年稳增长政策将显著加码,推动实体经济企稳回升,而基建投资是主要发力点。
中金宏观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政府将进一步出台稳增长的宏观政策。鉴于中央政府因担忧短期增长而降低了去产能的力度,再加上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通缩局面,政府近期可能更加关注稳增长的政策。短期看,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
积极财政政策亟待加码
目前,中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尽管就业、消费等指标表现亮眼,但要将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依旧有不小难度。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需求侧和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需要财政强有力的支持。
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表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会不断落地实施,今年的工具箱有两大政策调整是比较清晰的:一是财政政策力度会比去年进一步加大,首先助力经济结构调整的支出会继续加大,相应的税收政策也会进行调整,其次围绕民生的财政政策也会延续调整的趋势;二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力度会大于去年。
“采取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还有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组合政策,对经济增长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说,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降低企业税率、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提高创新能力,这些属于供给侧改革的长效措施,最终将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量。
除了直接减税,财政政策仍将持续加码公共支出力度,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降税清费为企业减压,推动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认为,出口负增长,工业、投资、消费低迷,稳增长指向新的宽松。除宽货币外,更需宽财政,让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起来,一是要增加支出,主要通过盘活存量,引导前期沉淀财政资金流向实体,同时借助金融资本加杠杆,也就是专项债与下调固定资产资本金,此外,社会资本加杠杆继续加速推进PPP;二是要继续结构性减税,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潜力。
金融支持稳增长发力
去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央行通过“双降”、公开市场逆回购、MLF+SLO短期工具以及国库现金定期招标等措施,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量与价,为稳增长和调结构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2月16日,央行、发改委、银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加大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支持力度。同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贷款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7万亿元,创下历史纪录。
这两个重大信号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在以去产能、去库存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货币政策的宽松方向不变,只是将采取货币宽松稳利率、资本管制稳汇率、结构改革稳经济的政策搭配。
朱振鑫指出,虽然进一步的宽松有可能加剧资本流出,但迫于稳增长的压力,同时身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无论是防范增速下滑的经济风险,还是去产能引发的信用风险,抑或不良资产暴露的金融风险,央行都将维持宽松,最可能的对策是加强资本管制,同时继续宽松稳增长、去杠杆、去产能。
徐高认为,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居高不下的局面,未来决策层需要传递更为清晰的稳增长政策意图,在诸多政策目标中提升增长目标的重要性,疏通稳增长政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宽松,除常规降准降息外,相关部门应继续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专项金融债以及城投债加速发行等多项措施推动社会融资总量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