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填志愿、选专业提上日程。什么专业更热门?眼下的热门专业几年后能否热度不减?所谓的热门专业是否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问题都让考生纠结。教育界专家提醒考生,要兴趣、前景、“钱景”相结合,结合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专业有“冷”有“热”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由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编著。报告发布了2015届大学生就业“绿牌专业”和“红牌专业”。“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考量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而“红牌专业”指的是各项指标较低的专业。
报告显示的本科“绿牌专业”有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审计学、广告学、车辆工程。本科“红牌专业”有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
在就业率方面,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达到94%;最低的是历史学,只有86.4%。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达到95.5%;最低的是物理学类,只有86.8%;就业率前三位专业分别是物流管理(96.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6.4%)、软件工程(96.2%)。
“冷”“热”时有变化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考生和家长趋向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但专家提醒,所谓的“冷”“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代发展、就业的饱和度发生变化。
比如,生物科学等曾是前些年的热门专业,现在却“沦落”为“红牌”专业。再比如对外经贸专业曾火爆到用“不上北大上外贸”来形容,而几年之后,随着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以及毕业生人数增加也有所降温。与此相反,一些曾经的冷门专业,比如农业、林业、国学等却悄悄升温。当然,也有一些专业比如建筑、医疗、金融等多年来热度不减。
6月15日,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田岐立分析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发布其实是一种预警,它客观反映了某一时间段某些专业是处于需求旺盛状态还是饱和状态。但大家还需根据国家发展形势,冷静分析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社会需要哪方面人才,不可盲目跟风只盯着眼下的热门。
兴趣、“钱景”兼顾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考生在选择专业上也越发谨慎。
考生小李一家最近特别关注今年我省高校新增的本科专业。小李的爸爸说:“新增专业都是根据社会需要而设置的,比如郑州大学今年新增设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河南科技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河南师范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考生小史表示,他不想仅为“钱景”忽视自己的兴趣。虽然法学已经“失宠”,但他还是打算选择这个自己一直感兴趣的专业。小史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热爱,我相信在哪个岗位都能发光。”对于小史的想法,田岐立表示,随着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人才有可能再次走俏。
田岐立建议家长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要兼顾孩子兴趣、就业前景和“钱景”,综合考虑后再决定选择哪个专业。此外,哪个专业、哪个行业都有佼佼者,所以考生无论怎样选择,都要踏实学习,这才是成功就业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