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业内关注的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润食品”)日前正式公布中报。中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9.87亿港元,同比下降6.23%;净利润亏损6.72亿港元。一波刚平,一波将起。通过银行贷款刚刚兑上到期债券的雨润食品,再次面临66亿元债务的压力。
半年亏损6.72亿港元
雨润食品中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9.87亿港元,同比下降6.23%;净利润亏损6.7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亏损7.24亿港元减亏5200万港元,亏损减少7.1%。
具体来看,除了冷鲜肉销售增长了4%之外,雨润食品生猪屠宰量以及深加工肉制品的营收均出现了大幅下滑。此外,雨润食品的低温肉制品总收益为10.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也减少了16.6%。不过,对于上述惨淡的成绩,雨润食品并未在公告中说明亏损的具体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出现的本息近12亿元中期票据和本息近6亿元短期融资券兑付危机已不复存在。不过,这并非意味着雨润食品从此过上无人“催债”的好日子。中报显示,上半年雨润食品未偿还银行及其他贷款及融资租赁负债为71.38亿港元,其中66亿港元债务将于年底到期,这意味着超九成的债务年底到期。
事实上雨润食品的财务困境早已有之。“我们对南京雨润进行持续跟踪,已于2015年8月将其放入信用风险排查名单中的II类预警企业,并于2016年3月将其调入I类预警企业。”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刘雅南在报告中坦言。而雨润食品2015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201.65亿港元,亏损达29.8亿港元。而南京雨润2016年一季度实现合并营业收入31.42亿元人民币,合并亏损9200万元。
“雨润食品现在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虽然现在仍在生产,多半为地方政府的支持。巨大的债务压力已经让其应接不暇,先前12亿元中期票据和近6亿元短期融资券之所以在最后关头能够勉强兑付,还是多亏银行的续贷。”有长期关注雨润食品的业内人士表示。他透露,在江苏省政府的协调下,南京雨润把其在徐州的一块土地抵押给主承销商中国银行,中行向其发放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
记者梳理报告发现,与中票项和短期融资券栏内双双“归零”不同,上半年雨润食品欠银行和其他贷款,由年初的47.7亿元,飙升到66.7亿元。半年内净增银行贷款19亿元。这个数值基本和上述雨润发行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本息基本吻合。据悉,截至今年6月,国内部分银行起诉雨润食品要求保证偿还1.76亿港元的银行贷款,涉案中雨润食品已有2.42亿元的资产被法院冻结。同时,雨润食品还面临着承包商2.08亿港元的诉讼索赔。
对此,雨润食品在中期报告中表示,由于集团若干附属公司涉及不同的索债诉讼,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公司董事已采取包括,积极与银行商讨贷款重续、实施全面政策透过消减成本及资本支出以监控现金流量、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应收款项速度、寻找潜在策略投资者以及为若干非核心资产寻求买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