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不景气 副业拖累主业
公开资料显示,雨润食品主要从事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业务。20多年前,其创始人、原董事长祝义财白手起家,通过收购50多家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国有屠宰场和食品厂发家,并在2005年成功推动雨润食品在香港上市,使其一跃成为食品工业领域的龙头老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雨润业绩不景气,与目前国内猪肉市场环境有关。据悉,上半年,受市场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同比大幅上升约为48%,为近五年的最高位。上游市场价格高企,而下游市场却依旧低迷,这导致雨润食品生产成本上涨,加上高端餐饮和肉类消费市场持续疲软,造成雨润转嫁成本的难度增大,从而导致亏损。
“今年国内的生猪养殖行业迎来了较高的盈利,但下游的屠宰加工行业却不那么乐观了,尤其是作为行业内曾经的龙头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来说,今年的巨亏更是如此。”上述业内人士直言。他解释,一方面,雨润公司上半年的屠宰量下降了超三成,猪肉价格高企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令消费需求下滑,屠宰企业适当调整计划,屠宰量下滑;另一方面,今年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高,生猪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养猪人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增加了屠宰场的采购成本,而猪肉价格未能同步跟涨,导致雨润盈利下降。
不过,除行业不景气外,雨润食品的衰落或与其经营策略有关。同样的市场行情下,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公司的经营利润差异天壤之别。以与其有竞争关系的双汇为例,在行业低迷时,双汇采取了迅速扩张市场份额的策略。上半年双汇屠宰量同比增加,而且加大了猪肉的进口量,净利润总额达到了28.88亿元。
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雨润虽然是中国肉制品行业三强之一,但经历过多年的多元化发展,副业拖累了主业发展,造成主业经营能力并不强。而国信证券报告也认为,投资激进和管理问题使南京雨润积重难返。具体表现为,一是前期产能扩张太快,公司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二是自身管理问题,食品安全屡屡出事导致公司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补贴几近枯竭 欲卖资产求生
雨润旗下核心子公司雨润食品在上市的10年间,累计获得政府补贴超过40亿港元,占10年总利润的46.38%。上海新世纪公布的评级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雨润食品主业呈现亏损状态,但由于当期公司收到的政府补贴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实现净利润0.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雨润历史上曾获得政府给予的地方建厂投资补助,随着产业布局陆续完成,这项补贴也在逐步减少。2012年至2014年分别为6.18亿元、4.53亿元和3.38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只有0.89亿元。公司主业亏损持续而补贴减少,共同导致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额高达5.24亿元。这一趋势在最新的一期中报里也同样有所体现。2016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雨润食品获得政府补贴924.6万港元。而2015年同期则为7044.6港元,锐减了近九成。
一面是主业的巨亏和补贴萎缩,另一面却是天量银行贷款的年内到期。面对如此“绝境”,雨润食品在中报里开出的“药方”是:“寻找潜在策略性投资者;及为若干非核心资产寻求买家”。早在去年,房地产商融创透露了要收购雨润集团的想法,当时融创公告称,将与雨润债权人共同商讨雨润相关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努力确保雨润各项业务正常运转,不过时隔几个月,融创宣布放弃此次合作。
除了业内传闻已久的卖地风波之外,雨润食品在卖资产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2016年3月,雨润食品出售一家属冷鲜肉及冷冻肉分部的全资附属公司的全部权益予第三方,出售的净资产金额为1266.8万港元。1139万港元的现金已于2016年6月30日前收取。出售附属公司的亏损为119万港元。此外,在雨润食品的预售清单中,近期还有一项:“2016年6月,管理层承诺一项出售一家属冷鲜肉及冷冻肉分部的全资附属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予第三方的计划。该等资产预期于报告期末后十二个月内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