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改革进一步的深化。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目前很多改革措施需要落地。
在房地产和基建的支持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势头。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发现,今年前三季度21发展指数为10.6%,相比上半年的10.97%略有下降,但整体仍然稳定。
考虑到21发展指数与经济增速的联动关系,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今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6.5%以上并不存在太多困难。
但是,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明年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今年以来楼市火爆,与楼市相关的金融也利润不低,加之新开工项目的增加,经济整体表现不错。经过测算,今年前三季度金融和房地产增加值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14%以上。
但是这一局面未来不一定能够持续。考虑到目前多地实施了限购限贷的调控,明年房地产和金融的贡献或许将会减小,最终拖累经济增速。
而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改革进一步的深化。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目前很多改革措施需要落地。包括土地改革、市场制度改革等,都需要进一步推动。而更深层次的改革,或许也要相机而出。
同时,为了支持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也需要放松,但是目前看来货币之水更多流入房地产等地,实体经济仍然难以“解渴”。在宏观调控陷入两难的局面下,如何有效且合理地进行调控,将进一步考验管理层智慧。
前三季度21发展指数稳定
21发展指数是监测经济走势的指标,由全社会货运量、全国工业用电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广义货币(M2)4项内容构成,权重分别为25%、20%、25%、30%。
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今年前三季度21发展指数为10.6%,低于上半年的10.97%、一季度的14.8%,但仍在两位数以上。
从单月看,9月21发展指数也为10.6%,达到5月以来的新高,且明显高于8月的9.24%。
从分项数字看,前9个月,全社会货运量增速为3.7%,表现超出今年上半年的3.1%增速;工业用电量增速为1.9%,表现也超过今年上半年0.5%的增速。此外,今年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长22.6%,M2增速为12.16%,均表现平稳。
从单月看,9月全社会货运量、工业用电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M2增速分别为5.6%、1.4%、21.88%、11.5%。
其中,9月的全社会货运量增速是2015年3月以来的新高。但是工业用电量连续2个月已经放慢。这或许反映出,目前的工业动力正在逐步减弱。
此外,这也表明目前出现的煤炭紧张的局面,并非是电力需求造成的。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了解,9月末,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电煤价格接近600元,相比年初涨了50%以上。全国铁路货运也出现了运煤快速增长的态势。
煤炭价格上升,与此前钢铁价格上升一样,是去产能措施导致的,属于非市场因素,其可持续性存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21.88%的增速远远超出8月份14.54%的增速,同时是今年5月份的新高。事实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最低时期出现在今年6月份,仅为8.37%,当月的21发展指数仅有7.09%。这表明,9月份21发展指数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也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带动的。
改革落地问题亟待解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判断,今年中国经济实现6.7%的增长,走的仍是依靠房地产,以及钢铁、有色等重工业发展的老路。下一步,要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增长,需要解决改革落地的问题。
此前提出的很多改革措施,如按家庭征收个税,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地同价,以及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目前尚未看到太多落地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在现实改革中,这一点未真正落地。
比如,国有银行的资源配置重点对象是国企,而不是民企和中小企业,这使在对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放开货币政策,最终帮助很多国企从国有银行那获得更低利率的贷款。这导致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很多资金会以高价转贷到民营企业,导致民企的贷款利率普遍偏高。此外,由于国企资源配置效率低,最终劣币驱逐良币效果明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判断,这也是民企今年以来投资增速不断下降,经济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近期准备对高收入者加税的新闻最终被辟谣,但仍然引发热烈讨论。因为真正的高收入者是公司业主,以及持有大量非实体经济资产,如股票和房地产持有者,但这部分税收(包括房地产税、股票利得税,以及遗产税)的改革等都尚未启动。而个人所得税并不轻,即使月薪达到5万的员工,在征税和缴纳社保后仅有3万余元。在京沪深主城区房屋均价都超过5万1平米的现在,进一步增加所得税值得商榷。
另一个问题是,在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同地不同价,甚至集体土地仍不能上市的情况下,现在的房地产仍然是土地财政的老路。
尤其是这十余年的房地产调控,总是在房价上涨、限购限贷、再放开、房价再上涨等循环中度过。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没有遵循城镇化的发展规律。从全球城市化趋势看,城市越大,城市群越强,积累的就业机会越多,收入越高,吸引的就业人数就多。
简单地说,因为经济有聚集效应,同时更多的实体经济发展将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所以目前大量人口流入一二线城市是经济作用的结果。
但中国的城市化走的是限制大城市人口,鼓励发展中小城市的路子。但由于小城市缺乏足够多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这一政策目前的效果并不显著。同时,限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的结果是,这些城市房地产供给不足,最终房价节节攀升。
所以,要改变一二线城市高房价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尽快推动集体土地上市的改革,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实现新的城镇化道路。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个道路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即通过发展大城市,加之通过通勤铁路连接,带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