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在临界点之上明显回升。
作为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制造业PMI高于50%表明制造业经济扩张。10月制造业PMI为51.2%也创下自2014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
今年以来,我国GDP增速连续三个季度稳定在6.7%,L型的经济走势基本坐实。10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也未出现“经济下行压力”的相关表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经济也并非在L型底部逡巡,部分时段和领域还有反弹的迹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L型的走势在一两年内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今年8、9、10三个月份的多项指标呈现阶段性回升,经济筑底的迹象更明显。”
10月PMI创27个月新高
今年7月,制造业PMI小幅回落到临界点之下的49.9%后,8、9、10三个月持续稳定在50%的临界点之上。10月制造业PMI51.2%创下27个月以来的新高。
与国家统计局PMI数据走势一致,11月1日公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PMI,10月录得51.2%,高出9月1.1个百分点,也是自2014年7月以来的最高。
从国家统计局10月制造业PMI分项数据来看,生产指数为53.3%,持续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新订单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速有所加快。但是,10月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2%和49.9%,比上月回落0.9和0.5个百分点。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在外需仍疲弱,汇率下行对出口的改善仍不明显的情况下,PMI超预期回升,主要受生产和订单回升带动,可能跟房地产投资滞后性影响、基建PPP发力、PPI回升企业补库、企业利润改善制造业投资恢复等内需有关。
另外,从分项数据来看,10月制造业PMI也不乏亮点。例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7%和52.3%,比上月提高1.3和0.4个百分点,均为一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PMI均在5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受去产能去库存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影响,近期原材料价格持续回升。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也出现补库存的现象,10月产成品库存上升0.5个百分点,创下去年10月以来新高点。
对此,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结合生产明显回暖可以初步判断,中国经济进入了主动补库存阶段。需要注意的是,距离高库存仍有相当长的距离,补库存空间巨大,将长期拉动经济回暖。
阶段性反弹下政策注重防风险
今年5月,《人民日报》专访权威人士,称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的确如该权威人士所称,今年连续三个季度GDP维持6.7%的增速,中国经济筑底迹象以及L型的走势逐渐明显。
而且,从8、9、10月份部分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也呈现一些阶段性的反弹迹象。11月1日公布的10月份制造业PMI大幅回升,似乎已为接下来要公布的10月数据开了好头。
另外,此前市场普遍预计的10月PPI由负转正也提前到9月实现,而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民间投资在前9个月也出现小幅回升,前8个月和前9个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高出2.2个百分点。
赵锡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半年经济基本上是在探底的过程中,8、9、10三个月的阶段性反弹明显,让L型走势的稳定性更强。虽然也谈不上‘小高潮’,但是经济下行的压力缓解,不稳定因素在减少。”
对于今年四季度的经济走势,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任泽平认为,房地产调控后,地产销售持续回落,四季度估计有前期投资的滞后性影响,地产调控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17年初,经济重回下行通道预期增强。
但是任泽平也分析,随着基建加码、PPI转正推动企业补库存和企业盈利改善推动制造业投资恢复等,将部分对冲地产影响,预计经济总体呈缓慢探底的L型走势,未来经济中期L型,短期叠加W型波动。
在经济中长期L型走势及短期波动的格局下,宏观经济政策也不同于往年。以货币政策为例,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2015年实施5次降准相比,截至目前2016年存款准备金率仅下调了0.5个百分点。在经济企稳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目标更加关注去杠杆、防风险和稳汇率,对资金价格波动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按照往年惯例,中央将在年底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也将备受关注。
今年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部署也提及,要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而这也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宏观政策重心将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
赵锡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稳增长、就业、物价、去产能、结构调整等目标完成得都不错。但是也出现房地产等领域的资产泡沫、金融风险等超出预期的问题。我预计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会更注重警惕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