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预期下调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
何啸
10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跌1.28%,至6.786,创年内最大月跌幅,也跌穿了上月经济学家预计的年底6.75的预测均值。
本月受调研的经济学家们纷纷调整他们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调研结果显示,本月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82,较上月预测值6.75大幅下调,这意味着经济学家预计年底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下行,较10月底的汇率水平贬值0.83%。
在一系列经济指标有企稳迹象的背景下,本月经济学家预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未来政策还将“保持力度,中国政策在守住经济底线的同时,向防风险与推动结构性改革倾斜,有序激发经济发展的长期活力”。经济学家预计在10月,新增贷款与社融数据均较上月有所减少,从9月的1.22万亿回落至1.01万亿,M2增速也会在11.5%的基础上回落,至11.37%,并为此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不变。
在经济指标方面,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略微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平稳;消费保持稳定、物价升幅有所上升;进出口数据均较上月有所改善,贸易顺差增加。
2016年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46,自今年7月以来,连续四个月回升,9月以来接连三个月位于50线上方,显示出未来中国经济总体将持续改善、走势向好。
信心指数:
连续四个月回升
2016年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46,自今年7月以来,连续四个月回升,也是9月以来,连续第三个月位于50线上方。本月参与该项指标预测的经济学家对未来中国经济都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们给出的预测值都高于或者位于50线,显示出未来中国经济总体将持续改善、走势向好。其中,民生银行的温彬给出了最乐观的预估值51.2,兴业证券的王涵和国经交流中心的徐洪才给出本次信心指数预测值的最低值50。
海通证券李迅雷表示,前三季度GDP增速稳定在6.7%,完成年度目标已无悬念,因而当前政策重心已由稳增长转向防风险——房价猛涨导致楼市调控政策出台,通胀反弹后央行货币政策趋紧、资金利率大幅上升,而这也将对未来工业经济形成拖累。美国加息和美元升值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资金持续流出。而在三季度经济企稳以后,央行在通胀反弹、地产泡沫等压力下无意降准,而是持续通过公开市场投放资金,而且从8月下旬起先后重启14天和28天逆回购,投放期限不断拉长,导致资金成本不断抬升。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未来依然不降准而只有逆回购和MLF,那么年末的资金面或持续偏紧。
建银国际崔历认为,未来中国制造业复苏会持续,通胀上升,货币政策收紧。受益于下游需求(基建、消费、汽车)强劲和制造业利润率上升,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复苏将持续。核心通胀已在上升区,由于增产的滞后性,短期上游价格上行压力(包括煤炭)预计保持高位,通胀会继续上行。货币政策边际效应持续收紧,流动性收紧将持续,短期拆借利率上扬,长期利率震荡走高,信用息差扩大。人民币短期小幅走弱,中期走强,近期随美国加息临近人民币仍有下行压力,但随着国内货币政策收紧,利率上行,将对人民币提供支撑。房地产价挺量缩。近期房地产限购政策后,预计房地产销售热潮和土地价格上涨转移至三线城市。
民生银行黄剑辉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季度GDP增速均为6.7%。在去除金融业大幅波动因素后,今年二、三季度GDP增速明显加快,印证了实体经济的回暖: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二季度小幅回升,制造业PMI保持在荣枯线以上,用电量、货运量、主要产品产量均恢复增长。需求端也呈复苏态势,1~9月投资同比增长8.2%,消费增长10.4%,均有所加快。物价温和回升,9月CPI升至1.9%,PPI实现54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为企业打开利润空间。货币信贷回升,企业贷款恢复增长,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外贸形势仍待企稳,另一方面楼市过热,对实体经济仍有挤出效应,引发房地产严厉调控措施出台。
物价:10月CPI涨幅继续回升,
PPI增长幅度加大
10月CPI同比增速与PPI同比增速将于本周公布,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对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08%,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值(1.9%)继续回升。参与调研的28位经济学家中,工银国际程实、建银国际崔历、渣打银行丁爽、银河证券潘向东、兴业证券王涵、国际金融业协会郭丰、中国银行陈卫东和申万宏源李慧勇给出了最大的预测值,为2.2%,而最小值1.8%来自国经交流中心徐洪才和海影投资刘海影。
10月P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0.76%,今年1月份以来,PPI同比增速降幅持续收窄,9月(公布值0.1%)实现年内首次转正,这也是54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10月数据继续上升趋势。其中预测最高值1.2%来自德商银行周浩,而最低值0.1%则来自于海影投资刘海影。
姜超表示,预计10月CPI同比增长2.0%,PPI同比0.8%。10月商务部、统计局食品价格环比跌幅分别为-0.4%、-1.4%,预测10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8%,但由于非食品价格上升,10月CPI将小幅回升至2%。9月PPI首次转正后,10月油价上调,煤价、钢价继续上涨,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涨0.5%,预测10月PPI环涨0.3%,同比涨幅有望回升至0.8%。而PPI大幅回升也将推动CPI非食品价格上行,进而推动整体通胀反弹,预测四季度CPI或升至2.1%,通胀短期上行或令四季度货币政策承压。
王涵表示基数因素或推动通胀回升。10月份高频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猪价同比转负,对CPI同比成拖累;同时非食品价格相对9月或偏弱;但去年基数偏低,基数因素或推动CPI同比回升。PPI方面,高频钢铁、煤炭、水泥等价格整体上涨,指向PPI环比可能仍偏高,再叠加基数因素,PPI同比或明显回升。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CPI):
姜超: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月消费继续保持平稳
调研结果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0.62%,较上月(10.7%)保持平稳。其中,11%的最大值来自中国银行陈卫东,海影投资刘海影给出了最小值10.2%。
李慧勇预计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他表示,根据乘联会10月数据,10月汽车销售虽低于9月,但依然强劲,前三周零售和批发增速均为27%,低于9月份同期额35%和31%。而前期地产销售的高增长仍有望继续带动房地产相关消费。预计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较9月下降0.2个百分点。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丁爽:10.8%
工业增加值:较9月有所上升
调研结果显示,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19%,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值(6.1%)上升0.09个百分点,整体走势稳中有升。其中,海影投资刘海影、海通证券姜超和李迅雷给出了最小值5.8%,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大值6.6%。
钟正生表示,从高频数据来看,10月工业数据继续呈现稳中有涨的格局。10月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同比上涨8.7%,连续第5个月正增长,且增速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接近3年最高水平。部分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钢厂利润有所压缩,10月高炉开工率略有下降。南华工业品指数持续上涨,主要受到煤炭、水泥等商品的拉动。因此,他认为10月工业增加值将有所回升,预计当月同比增长6.3%。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工业增加值):
祝宝良:6%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较上月稳中有降
28位接受调研的经济学家预计,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8.15%,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值(8.2%)下降0.05个百分点,整体较为平稳。其中,招商证券丁安华和交通银行连平给出了最高值8.4%,海影投资刘海影给出了最低值7.3%。
伍戈表示,未来房地产承压,投资整体平稳。预计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增速8.1%。具体地,从制造业投资看,1~9月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5%,比前期下降0.6个百分点,利润增速有所回落。尽管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超预期,但制造业投资并未有效改善,预计本月制造业投资仍难有明显改观。从房地产投资看,10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降为负值,限购限贷政策将进一步抑制房地产投资。从基建投资看,今年前三季度财政赤字已接近1.5万亿,单从财政赤字的角度考虑,依靠财政发力的空间着实有限,但诸如专项金融债、PPP等准财政政策弹性空间仍然较大,预计基建投资仍能平稳托底。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丁安华:8.4%
连平:8.4%
王涵:8.3%
温彬:8.1%
徐洪才:8.2%
祝宝良:8.2%
房地产开发投资:
10月数据有所下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反弹趋势,再度扭头向下,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55%,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值(5.8%)下降0.25个百分点,表明未来房地产行业将面临较大下行风险。9月底、10月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经济学家们大多认为未来房地产投资整体稳中有降。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招商证券丁安华、交通银行连平、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和中国银行陈卫东给出了最高值6%,国际金融业协会郭丰给出了最低值4.2%。
许思涛表示,今年以来,GDP增长已不再备受瞩目,而削减过度产能这一既定目标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显著成果,未来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他认为政策重点将逐渐向为某些城市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转移。
徐洪才认为,受国庆节后一线城市定向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长趋缓,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和价格上升明显放缓。针对一线城市房价过热,继续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标本兼治,短期内“限购限贷”是必要的;长期看,则应改革和完善城乡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
徐洪才:4.8%
外贸:10月贸易顺差有所上升
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将较上月公布值有所上升,由9月的419.89亿美元上升至499.64亿美元,显示衰退型顺差仍在继续,这一预测将在本周得到确认。出口数值预期为-4.98%,较9月官方数据-10%上升明显,进口数据在10月转正,预计值为0.78%,9月官方数据为-1.9%。
王涵表示,出口同比降幅或收窄。全球偏弱需求的大环境下,出口增速整体可能仍偏弱;而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考虑到汇率对出口的滞后影响,或推动出口同比回升;另外,数据显示美国消费大约领先中国出口1个月,而9月美国消费回升,指向10月中国出口同比或回升。进口方面,原油、铁矿石等涨价的价格因素,或推动进口同比回升。
丁爽认为,在新出口订单势头良好、G20峰会后工业生产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普涨的带动下,出口和进口有望增加,10月贸易顺差可能扩大到580亿美元。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贸易顺差):
潘向东:400亿美元
新增贷款:
10月新增贷款较上月有所下降
经济学家们预计,本周将会公布的10月新增贷款与社会融资总量、M2数据都将较上月出现下降,其中,10月新增贷款较9月数据(官方数据为12200亿元)回落至7028.15亿元。
伍戈认为,10月新增信贷环比值或将大幅回落,预计新增信贷6500亿元。房地产销售受到政策影响,居民房贷将明显下降。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银行信贷的挤出效应在减弱,9月地方债务置换缩减至2447亿元,较8月7134亿元明显回落。而今年剩余的地方债务置换额度已不足1万亿元,对四季度信贷的抑制作用将削弱。综上,预计10月新增信贷在三季度末冲量结束后将回落,但稍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李慧勇表示,从季节性因素来看,历史上10月信贷较9月大幅减少。过去3年,10月信贷平均较9月减少5060.9亿元。并且随着地产调控趋严,新增居民中长期信贷也将显著回落。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新增贷款):
祝宝良:6000亿元
社会融资总量:
10月社融总量较9月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10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01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9月数据(1.72万亿元)有所下降。其中,中国银行陈卫东给出了最大值1.5万亿元,民生银行黄剑辉给出了最小值0.6万亿元。
鲁政委表示,从累计数看,往年前10个月社融占全年比重平均为83.1%。今年前9个月社融占全年比重与2011年相近,如果以82.5%的前10个月社融占比推断,则今年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可能为10000亿元,较上月减少7200亿元,对应社融余额增速12.7%。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社会融资总量):
鲁政委:1万亿元
M2:10月增速较上月下降
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M2同比增速将从央行公布的9月水平(11.5%)下降至11.37%。其中,招商证券丁安华、银河证券潘向东和光大证券徐高给出了最大值11.7%,海影投资刘海影给出了最小值10.7%。
李慧勇表示,在信贷下降以及去年高基数效应下,10月M2增速将会继续回落。预计10月M2增速将回落至11.2%,较9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丁爽表示,预计在大额流动性净注入作用下,10月M2同比保持在11.5%,体现出央行有意保持充足流动性。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M2):
黄剑辉:11.3%
王涵:11.2%
鲁政委:11.4%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2016年11月央行利率
与存准水平调整可能性极小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25位首席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到2016年10月末,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发生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有23位经济学家给出预测,其中仅有一位经济学家认为11月期间存在降准可能,其他经济学家均认为今年11月期间将不会有变化。
程实表示,信贷增长将维持“全年加油门、阶段点刹车”的状态;降息、降准依旧是明确的政策方向,而在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时点可能更需要相机抉择,2016年内,降息可能性不大,降准概率依旧保留。
徐洪才认为央行应该及时降准。预计11月份,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他表示,目前,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在高位,央行应优先选择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频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因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短期资金,频繁操作会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相比之下,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有助于商业银行开展流动性管理,并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信贷资金。
汇率:人民币月内将出现贬值,
年内贬值幅度较上月预期加大
10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跌1.28%,创年内最大月跌幅,受调研的经济学家们纷纷调整他们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11月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80,较10月31日汇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764)贬值0.53%。同时,本月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82,较上月预测值6.76贬值幅度有所增加,这意味着年底人民币汇率将较10月底的汇率水平(10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764)贬值0.83%。
许思涛表示,对于年底前美元对人民币能否破7这个问题,鉴于紧缩型政策调控干预和对外汇储备和贸易差额的紧密关注,他的结论是可能性不大。目前他预计美联储明年将加息两次,但对加息幅度存有一定担心,如幅度超过预期或将对人民币贬值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之外,持续的资本外流仍将是人民币在2017年面临的一大挑战。
徐高认为,今年“十一”过后的这波人民币贬值主要反映了美元走强带给人民币的压力。这轮贬值是一种有序可控的贬值,与去年下半年的那种无序贬值不可同日而语。从今年10月初到现在,表征美元强度的美元指数已经上涨超过3%。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不大,所以美元升值就带动人民币被动升值。升得多了,自然就有贬值压力。近期人民币的贬值走势就是这种市场力量的表现。尽管近期人民币贬值的速度也不低,但从外汇远期价格来看,汇率市场的预期仍然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当前人民银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取向相当明晰,且调控市场预期的手段较为有效。
官方外汇储备:
10月连续四个月减少
调研结果显示,10月官方外汇储备预测均值为31281.82亿美元,较央行公布的9月水平(31663.8亿美元)继续减少。其中国际金融业协会郭丰给出了最大值31650亿美元,最小值30500亿美元来自莫尼塔钟正生。
钟正生表示,9月M2和M1增速剪刀差略有收窄,是因考虑了地方债置换因素后,整体资金投放力度甚至有所回落,存款也几乎零增长,同时外汇占款大幅下降。10月资金投放相对减少,外汇占款也因人民币贬值而有减少压力。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官方外汇储备):
潘向东:30800亿美元
温彬:31250亿美元
政策:稳增长压力减轻,
政策向结构性改革倾斜
沈建光表示,9月经济数据显示,前期宽松政策对保增长来说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剔除数据的扭曲,今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已远远好于去年,稳增长压力已然减轻。但高杠杆持续、房地产资产价格泡沫化、通胀预期隐忧等新现象值得关注,需要未来政策更加向防风险与推动结构性改革倾斜,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要有所突破。此外,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五大新矛盾:房地产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万亿新增贷款与去杠杆之间的矛盾;资产价格与汇率走势之间的矛盾;生产品价格、房价上涨与通胀预期之间的矛盾;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与去产能之间的矛盾。
基于对中国需求侧刺激性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政策的框架性研究,程实强调,中国经济的核心特征是“三期叠加”,即“短周期反弹+长周期下行+超长周期崛起”,短周期反弹W型反弹的驱动要素是需求侧刺激性政策,长周期L型下行的终结则依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发力。展望未来,需求侧刺激性政策的效果正在衰减,短周期反弹的持续需要托底政策继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提振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中枢的核心动力。他认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双侧搭配、短长搭配和财政货币搭配”将持续深化,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但不会失速。
附表 本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28位经济学家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
程实: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
陈卫东: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崔历:建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宏观研究主管
丁安华: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丁爽: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郭丰:国际金融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黄剑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姜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慧勇: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刘海影:海影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潘向东: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邱晓华: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汪涛: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王涵: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伍戈: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徐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徐洪才:国经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许思涛: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赵扬: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钟正生: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
周浩: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师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
朱海斌: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