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前三季度吉林经济发展交出一份稳中趋升答卷,从2014年一季度之后,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这一成绩格外令人振奋。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吉林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简政放权激发活力。“赶超”之间,吉林经济发展正在呈现新变化。
体制机制之变:焕发振兴生机
吉林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治本之策,下大力气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今年以来打响了服务业发展、脱贫攻坚、国企改革“三大攻坚战”,全力破解困扰全面振兴的老大难问题。
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吉林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内部制度改革。目前首批4户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已经注册完毕。改革中老国企获得新生机。1至10月份,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10.3%。
吉林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市场形势略有好转情况下主动调减产能,原煤和钢材产量分别下降38.5%和16.5%。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在下降,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7%,比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升。
吉林要求全省干部真抓实干,冲在前面,攻坚克难。最近几年,连续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干部大会,部署工作任务。4月份大地刚刚开化,吉林启动“三早”行动,十几位省领导带队到项目现场,推动“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吉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298.11亿元,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发展环境之变:坚定投资信心
专家分析,吉林前三季度经济发展势头不错,投资和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民间投资7946.48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全部投资的74.7%。汽车等重点产业回暖和转型升级加快,带动吉林省制造业、医药健康、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民间投资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投资不过山海关”,是很多人印象中东北发展环境差的形象概括。吉林打响“治软”之役,全力改善发展环境。5月份,吉林召开软环境建设大会,出台41条操作性强的措施。上半年各类检查活动精简60%。
11月8日,吉林省纪委集中通报7起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典型问题,再次敲响警钟。今年开始,每月通报一次软环境明察暗访情况,严肃追责涉软问题。针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43种情形出台专门问责办法,重点整治庸懒散。
为了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吉林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清费减负等,实实在在减轻企业负担。实施“五证合一”改革以来,企业办事时间由原来的15天至20天压缩到3天。民企筹建时间平均节省3-6个月,平均每天生成企业200多户。6月份开始,连续出台4个清费减负公告累计40项措施,为企业降低成本225亿元。
产业结构之变:绘就发展蓝图
今年4月,华为长春云计算中心项目开工,短短半年时间便已完成投资1.4亿元,开工面积1.8万平方米,集聚了一批上下游企业。
华为项目是吉林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傻大黑粗”“一业独大”正在成为过去,高铁、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卫星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崛起,超高密度LED显示屏、混合动力动车组等一批增长点不断涌现。
吉林加快实施支柱产业振兴、优势产业发展等四大工程,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既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又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投入,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性、创造性和增长性的项目。
今年以来,吉林工业传统优势行业总体向好,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新兴行业发展加速,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10%。一大批项目在黑土地上崛起。例如,总投资60亿元的长春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主要开展卫星、无人机的研制生产以及航天信息产品的开发。
前三季度吉林经济运行保持相对平稳,基本实现了稳中趋升的发展态势。更令全省上下感到振奋的是产业结构正在呈现优化,出现了有升有降的可喜局面: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上升,传统产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工业占比下降。
(原标题:“赶超”之间看三变——来自吉林老工业基地经济稳中趋升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