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随后,央行数字货币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有关业界的广泛关注,近期人民银行筹备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消息进一步引发热议,各界纷纷猜想央行数字货币渐行渐近。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科技司副司长姚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总体看,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时会对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的供给和创造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做出充分考虑。
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暂无时间表
不同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加密的、有国家信用支撑的法定货币。据了解,目前,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系统研发正在进行中。至于何时能推出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姚前表示,现在还没有一个时间表。
“中国人口多、体量大,换一版纸币,小的国家几个月可以完成,中国则需要约十年。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货币流通条件复杂,社会支付需求多样化。同时,数字货币的流通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它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姚前表示,因此在较长时期内,数字货币和纸币将并存流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未来到银行取钱时,既可以选择兑换实物现金,也可以选择兑换数字货币。
姚前同时指出,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可以选择一两个封闭的应用场景(如票据市场等),先行开展推广,观察其使用效果,逐步积累经验,随时改进和完善,待成熟后再做推广。
人民银行此前表示,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未来,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还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在筹备中
其实近年来,人民银行一直都致力于数字货币的研究。姚前介绍,人民银行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对数字货币相关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5年又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国际上数字货币的发行经验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已完成两轮修订。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书,有的则以专题形式择要在《中国金融》发表。
对于正在筹备中的数字货币研究所,姚前指出,其设立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人民银行组建的跨部门研究团队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为实现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二是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开发、验证测试、试点推广、系统搭建、优化升级、制度建设、运维保障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化机构,以包容的心态、开放的胸襟,广泛吸收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拢聚人才,集思广益,扎实推进此项工作。
数字货币应兼具安全性与灵活性
谈及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姚前表示,应结合人民币现有的发行流通体系管理框架,注重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三个层次的协调统一,从而构建一个兼具安全性与灵活性的简明、高效、符合国情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
首先,在技术路线上充分领会、吸收、改造现有广泛使用的信息技术,确保法定数字货币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效率性。其次,在机制设计上要在现行人民币发行流通机制的基础上,保持机制上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探索符合数字货币规律的发行流通机制与政策工具体系。此外,在法律法规上要实行“均一化”管理,遵循与传统人民币一体化管理的思路。
安全性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设计的重点。姚前介绍,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设计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货币本身的设计,将充分运用密码学理论和技术进行保护,安全性强;二是在数字货币的支付交易方面,将建立涵盖底层硬件安全、终端应用安全、通信安全、场景安全和平台安全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支付安全可信保障体系;三是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通过“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既保障用户隐私,又规避非法交易的风险;四是在数字货币的交易监管方面,将充分运用可信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保障交易的安全合规。
(原标题:循序渐进推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