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引发质变。
自2016年9月9日股转系统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业务问答——关于挂牌条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二)》(下称“解答”)明确挂牌负面清单要求后,对市场的引导作用正在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券商储备申报项目有所减少,提高挂牌门槛的举措正在逐步改变新三板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
新申报项目锐减
“11月的前两周,新申报材料的公司数量为个位数,这大大出乎监管层意料。”接近股转系统人士表示。
根据《解答》,负面清单为:科技创新类公司最近两年及一期营业收入累计少于1000万元,但因新产品研发或新服务培育原因而营业收入少于1000万元,且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3000万元的除外;(二)非科技创新类公司最近两年累计营业收入低于行业同期平均水平;(三)非科技创新类公司最近两年及一期连续亏损,但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的除外;(四)公司最近一年及一期的主营业务中存在国家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类产业。
“我公司目前因为净资产规模太小不到2000万,且连续两年亏损,目前券商挂牌团队已经决定不申报我们的材料。我们原本打算登陆新三板以后再想办法通过定增补充资金,做大净资产,但现在不得不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窘境。”上海某拟挂牌新三板公司董事长表示。
根据负面清单,券商对当前手头储备项目进行梳理,立项标准已经大大提高。根据2015年股转系统二季度官方披露数据,彼时券商手头储备项目约6000家,经过一年时间的挂牌工作,储备项目资源数量已经减少许多,立项标准的提高将更多剩余项目排除。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待挂牌企业数量有277家,申报中企业数量为1495家。2015年9月、10月新增挂牌企业数量为227家和311家,今年同期数据为228家和204家,下降较为明显。
“2014年新三板最新挂牌企业往往故意将自己称为‘上市公司’,动辄自称‘某某行业第一股’,但是随着2015年和2016年新三板的大举扩容,很多企业的‘第一股’称号已经名不符实,细分行业的前几名都已经登陆资本市场。”北京新三板投资者张亦飞表示。
监管已成难题
“事实上,目前很多新三板企业的财务数据是无法仔细研读的,财务报表中的勾稽关系是有明显瑕疵的。目前经济环境整体不好,如果企业出现状况,以目前券商配备的人手来讲是很难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情况的。”东北证券挂牌业务人士表示。
持续督导合规成本的提升也削减了券商对挂牌业务的投入,个中委曲可通过最新发布的《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窥见一二,10月全国股转公司共记录负面行为276条,涉及61家主办券商。其中,推荐挂牌类37条,占比13.41%;推荐后督导类77条,占比27.90%。综合排名前列的往往是挂牌业务规模较小且持续督导压力不大的中小券商,而规模最大的几家券商长期无法排名前列。
此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赋予了以券商为代表的中介机构以部分摘牌裁量权:“最近两个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均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意见‘以及’连续两年被主办券商出具了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意见”等几项内容可以成为企业被强制摘牌的依据。
目前,监管层为进一步夯实非上市公众公司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提高挂牌公司合规意识和规范运作水平,正在对挂牌公司开展“监管第一课”培训工作,申请挂牌公司需在取得挂牌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辖区证监局报备,由辖区证监局安排挂牌公司参与培训。
(原标题:负面清单实施影响:拟挂牌企业自述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