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讲坛
11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上公布最新一期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查结果,该总局10月组织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227批次,抽样检验项目合格的样品222批次,不合格样品5批次。
《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标称呼伦贝尔友谊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婴儿配方奶粉1,“阪崎肠杆菌”指标3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均不能检出的要求。
此外,标称呼伦贝尔欧比佳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恬乐宝婴儿配方奶粉1,“阪崎肠杆菌”指标,同样是3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均不能检出的要求。
那消费者不禁要问,阪崎肠杆菌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婴幼儿配方奶粉必须控制阪崎肠杆菌呢?
问题一:奶粉中阪崎肠杆菌从何而来?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能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内。阪崎肠杆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43℃。但是,阪崎肠杆菌不耐热,在高于60℃的温度下就能被杀死。
阪崎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一种,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宿主致病。对阪崎肠杆菌进行风险评估发现,与25℃条件下放置4小时的液体相比,放置6小时的阪崎肠杆菌的相对危险可增加30倍,放置10小时的相对危险可增加3万倍,可能威胁人体健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上发布文件称,阪崎肠杆菌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能对0~6月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以及免疫力缺陷婴儿存在较高健康风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中规定,阪崎肠杆菌应不得检出。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认为,婴幼儿配方乳粉冲调、放置过程中阪崎肠杆菌有潜在生长的可能,消费者应注意婴幼儿配方乳粉冲调、放置的有关事项。
奶粉中阪崎肠杆菌从何而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上发布文件称,造成阪崎肠杆菌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原料中微生物控制欠佳、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控制不足或生产加工过程卫生状况较差。
另外,据《中国医药报》等媒体报道,阪崎肠杆菌不耐高温,而且,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原料奶粉在生产过程中是经过巴氏杀菌的,足以杀死存在的阪崎肠杆菌。
那么,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是从何而来的呢?
实际上,阪崎肠杆菌污染奶粉的问题并非我国仅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曾有奶粉污染阪崎肠杆菌的案例。
目前,公认的可能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奶粉以外的各种未经杀菌的原材料(如核苷酸)。
2.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加工过程。有研究表明,从奶粉加工车间的地面、干燥塔外部和包装车间等部位均曾分离出阪崎肠杆菌。
3.冲调婴幼儿配方奶粉时的周围环境或者被污染的器具和双手等。冲调好的奶粉是细菌很好的养分来源,在室温下,阪崎肠杆菌的增殖速度非常快。
问题二:为什么要控制阪崎肠杆菌
1961年,英国首次报道了阪崎肠杆菌引起婴儿脑膜炎的病例,此后,世界上相继有多个国家报道了新生儿阪崎肠杆菌感染事件。
阪崎肠杆菌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却能使新生儿(出生28天以内)和不足2个月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和免疫功能较差的婴儿致病。这是因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胃酸的酸度比成年人高,适于阪崎肠杆菌生存。
而且婴儿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全,阪崎肠杆菌可进一步从血液进入脑部。所以,阪崎肠杆菌感染可引起婴儿脑膜炎、菌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则致死。
五谷君梳理发现,据《中国医药报》等媒体报道,阪崎肠杆菌感染婴儿的病死率很高,有数据显示为40%~80%。
鉴于上述情况,尽管阪崎肠杆菌通常只对抵抗力较弱的婴儿引起感染性疾病,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儿健康,大部分国家都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中严格控制阪崎肠杆菌。
例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公布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卫生操作规范》,对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和婴儿配方奶粉(适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的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进行了限量规定。
2010年,欧盟委员会(EC)发布关于食品微生物标准2073/2005的修订条例No.365/2010,规定针对6个月以下婴儿奶粉进行抽样时,每批次奶粉共抽检30个样品,每个样品不超过10克,其中阪崎肠杆菌的检出量应为0。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颁布的21CFR106.55中要求针对6个月以下婴儿奶粉进行抽样时,每批次奶粉共抽检30个样品,每个样品不超过10克,其中肠杆菌属(包含阪崎肠杆菌)应为“未检出”。
我国针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等一些常见的人类致病菌在各类食品中的最高限量都有标准,譬如国家标准《GB 1076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要求,针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配方奶粉进行抽样时,每批次奶粉共抽检3个样品,每个样品为100克,并且不得检出阪崎肠杆菌。
除此之外,我国也制定了婴幼儿奶粉的生产规范,力求在生产环境和配方奶粉中控制细菌污染,尤其是阪崎肠杆菌的含量,从而保证婴幼儿的健康。
虽然奶粉中可能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的风险,但它并不可怕。
阪崎肠杆菌的风险主要是对健康情况特殊的婴儿,而且发生案例非常罕见。消费者如果能科学预防和采取控制措施,完全可以保障婴儿的健康。至于产品不合格的企业,则应该加强工艺改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问题三:如何科学喂养 避免婴儿细菌感染?
1.母乳喂养。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尚没有阪崎肠杆菌致病的病例报道。因此,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建议,最好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哺,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
2. 如果实在不能母乳喂哺,特别是新生儿或在较小的婴儿期,最好选择液体配方奶。液体配方奶经过商业无菌处理,通常不会有感染阪崎肠杆菌的危险。
3.如果只能选择固态配方奶粉,医院和家长要重点关注新生儿和不足2个月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免疫功能较差的婴儿,要特别注意冲调奶粉和喂养时的卫生操作,并注意安全储存奶粉,防止婴幼儿被感染。如下:
①奶瓶应被完全清洗并消毒。在冲配奶粉前,应清洁双手。取用奶粉时,所使用的勺应保持清洁,并且在取完奶粉后尽快密封好奶粉罐。
②在冲调婴儿配方奶粉时,必须 使用清洗干净和消毒后的器具,防止环境中或者器具中有阪崎肠杆菌存在而造成污染。
③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指导原则》,应使用温度不低于70℃的水来冲调婴儿配方奶粉,以杀死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或其他病原菌。
所以,冲调奶粉时,应尽量使用70℃以上的水冲调奶瓶中的奶粉,冲调后不要放置过长时间;并且注意不要让奶嘴触碰到任何其他可能不洁净的地方。冲调好的奶应冷却至可喂哺的温度,然后立即饮用。
很多人担心温度高会破坏营养素,调查发现,基本上只有维生素C会受高温冲调的影响,而且即使损失掉一些,剩下的维生素C含量也都高于《国际婴幼儿食品卫生规范法典》要求的最低标准。
④ 冲调好的奶若实在不能即时饮用,应立即冷却,并贮存在4℃及以下的冰箱内,但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并在给宝宝喂奶前重新加热。加热好的奶若在冲调后两小时内仍未被饮用就应该倒掉。
⑤ 如果对奶粉存在疑问,则应该丢弃,最好不要喂哺婴儿。
除了奶粉,其他任何可能会被婴幼儿接触到的东西,都需要保证清洁。良好的卫生习惯、足以杀灭细菌的冲调奶粉的水温和安全的储藏方式等是保护婴幼儿的最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