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提前实现每千人30张床位的规划目标。但与之相应的,是中国目前高达48%的养老床位空置率。
“2013至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4%,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3.8%,均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23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刘宇南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健康中国建设论坛”介绍。
此外,刘宇南给出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5年中国医疗卫生部门就业增速高于全国城镇就业增速在1.7%到4.3%之间。
但健康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诸多制约。以健康养老产业为例,民政部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提前实现每千人30张床位的规划目标。但与之相应的,是中国目前高达48%的养老床位空置率。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高级辅助器具康复工程师罗椅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养老需求与供给矛盾十分突出的核心就在于作为养老核心的服务业当前无人问津。
“一哄而起”乱局
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的健康需求、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转型的压力决定了健康产业成为中国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探访诸多二、三线城市,也发现面临巨大经济转型压力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规划健康产业园区。
但问题在于,中国长期发展滞后的健康产业能否真正瞄准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有序、良性发展?
以潜力巨大的健康养老产业为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另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近5亿。
据罗椅民介绍,中国也已成世界失能老人最多的国家,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人口规模突破4000万,预计老龄化高峰期将增长至1亿人。
老年人口激增给养老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占GDP比重的8%左右增长到33%。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各方均已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并试图满足巨大的需求。
根据民政部今年1季度的数据,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30.3张,比2010年底增长了70.3%,实现了每千人3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目标。
但床位数的增长并没能解决每个家庭的养老难题。据《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养老机构76%集中于城市,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人群,87%的民办养老机构只为完全自理的老人服务。基于这种前提,中国养老机构空置率高达48%。
刘宇南分析,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是长期护理制度尚未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短缺。
“养老最核心的是服务业。”罗椅民说。
罗椅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我国的养老服务专业化人员十分缺乏,全国从业人员不足百万,目前全国取得执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养老护理员全国潜在需求在1000万人左右。大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专业化程度较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考察各地医养结合实践也发现,对于许多民办养老机构来说,找地盖房子买设备都不在话下,但人员匮乏问题不解决,机构则只能持续空置。
“现在中国的健康养老产业是什么?金融和房地产。”罗椅民表示,养老确实离不开金融和房地产,但它们只能为养老提供辅助。在他看来,不提升作为养老产业核心的养老服务,一味强调辅助产业,实为急功近利的表现。
瞄准市场需求
养老服务主要提供给无人赡养和因失能而无法赡养者。但《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0%可以提供护理康复等医疗服务。
“高速低水平,超标不达标。”罗椅民概括当下的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作为标准制定者和民政部养老机构标准化试点单位督查员,他连续多年考察了全国各地近300个养老机构,结果是“机构皇宫化,同时却连一个合格的卫生间都找不到”。
罗椅民表示,主要由失去部分功能的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需要具备许多辅助功能,满足老年人如厕和洗浴需求。这个卫生间首先就得让老年人和护理人员能够安全便捷地出入。这对于卫生间空间大小、门的尺寸、通道设计都提出了专业要求。
“现在养老机构的卫生间和普通家庭的卫生间一样,老年人一摔倒就堵住门,想救他都进不去。”罗椅民说。
以卫生间为代表的老年人适老环境的创造恰恰无人去做。罗椅民表示,满足老年人的真正养老需求,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立法、保险制度、标准、体系、专业队伍、专业机构和专业技术。
“避免将集聚区变相发展为圈地和地产项目,避免政府和市场错位,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做好服务。”刘宇南表示,以养老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发展必须瞄准需求,避免一哄而起。
(原标题:48%养老床位空置?健康产业热潮背后诸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