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都唯一被纳入国家和四川省政府老工业基地“8市1区”之一的青白江区,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做好“加减乘除”、做强“蓉欧+”产业,帮扶企业在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了成都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质效。
“加减乘除”
加速产业转型
做加法——发展高端产业。记者了解到,青白江区在项目招引中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四大引领性产业以及新型商用车制造、粮油食品加工两大优势产业呈集聚发展态势。2015年,该区获批全国唯一绿色建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全区已有各类工业企业7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3家。
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该区通过“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辖区内川化集团退出天然气化工产业后与成都上官公司、太亿公司合作,共建川化量力物流有限公司;四川众能碳纤维项目已投产12条生产线,正规划建设能源新材料高科技产业园。攀成钢已永久关停炼铁高炉并实施了达海工业科技综合产业园建设,目前已有17个领先发展低碳项目竣工,总投资达12.5亿元。
做乘法——创新激发活力。该区以中小微企业“壮大贷”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担保机制,8家公司成功挂牌上市。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建设,11个项目纳入成都市PPP项目库。设立1000万元创新创业引导资金和2亿元创新创业发展资金,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扶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蓉欧创业大院已形成覆盖全域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科技孵化体系。老工业基地改造创新基金规模已达10亿元。
做除法——破阻力促转型。青白江将原有10个产业园区优化整合为2个,并探索“政区合一”,推行审批服务“四个三”( “三段式、三合一、三集中、三优化”)工作模式,促进转型发展。今年8月,川化集团的硝酸、硫磺制酸和双氧水装置处置在西交所与通达悦来成功签约;攀成钢建造各类专业化和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发展新途径。
“蓉欧+”带动
重构产业格局
据成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8月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延伸至厦门开行厦蓉欧班列,成为中国唯一由自贸区开出的中欧班列,到今年6月20日,统一品牌后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首达波兰,“蓉欧+”战略向全球展示了与众不同的“成都速度”。
如今,四川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使蓉欧快铁串联起四川自贸区与欧洲中亚,让资源全球化配置有了更价廉、更高效的选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蓉欧+”不仅改变了国际物流运输格局,还有效带动了相关产能转移和产业升级。
青白江区在驻区大型国企老厂区及周边区域共11.8平方公里,高标准规划建设“智慧产业城”,规划37.02平方公里发展临港工业。到2020年将实现产值400亿元,到2025年实现产值800亿元,打造成国内知名智慧产业城、西部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蓉欧+”战略创新创业引领区。
蓉欧快铁作为成都打造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运输时间比海运快2倍~3倍,成本为空运的1/8~1/6,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抢滩”成都国际铁路港。2015年,青白江全年签约项目共计41个,涉及总投资近200亿元。今年1月~9月,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71.7亿元。
蓉欧快铁对整个成都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据记者了解,从2014年“触网行动”到去年积微物联网上线,再到今年9月20日正式启动占地7000亩的积微智慧产业园建设,攀钢集团成功转型,目前正打造成去产能、转型升级的国家级示范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示范区。
今年1月~7月,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从2015年年底的268家增至278家。今年1月~9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29.6亿元,同比增长35.6%,增速高于全国32.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