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福建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福建经济列车较快、平稳、安全地行驶。
大项目助高端产业铸链集群
中国软包装集团中景石化年产150万吨多元共聚聚丙烯项目20日在福州江阴启动建设。该项目将满足我国高品质工程塑料原材料需求,加快补齐国内产能短板。
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石化产业近年对福建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从江阴半岛到古雷半岛,中景石化、漳州炼化一体化等的崛起,改变着我国东南沿海石化产业版图。电子信息产业大项目相继上马,正破除福建“缺芯少屏”的格局。
福州京东方面板项目“以一带众”引来上下游十多家企业;联芯集成电路强势引领,带动厦门完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
“推进这些项目,其效应不仅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而且将带动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延伸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产业群。”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认为,这是福建加快动力转换接续、蓄积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
主导产业筑龙头、新兴产业提速度。从“十二五”初期制定《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新兴产业成为先导产业,到今年出台“十三五”专项规划瞄准倍增发展的目标,福建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结构调整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
去产能为有效供给腾挪空间
随着最后一根烟囱轰然倒地,福建南平双友金属有限公司100万吨钢铁“去产能”生产设备拆除工程全部完工。
南平双友是一家民营钢铁企业,面对市场不景气、成本负担重、生产经营难困局,跟着政策跑的企业负责人黄国斌这次选择主动“断腕”。
事实上,单纯从福建市场供求关系看,多数工业行业表观上并不存在产能过剩。但数据背后是企业规模小、产品低端、经营粗放、竞争力不足的行业现实。
对此,福建在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后,陆续在钢铁、煤炭等行业出台“去产能”细化实施方案,推动福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十三五”期间,福建钢铁“去产能”目标任务为445万吨,计划今年内全部完成;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为600万吨,退出煤矿78处以上,计划2018年内全部完成;推动船舶、水泥、造纸、石材、化肥、纺织等传统行业一批低端低效产能转型提升。
超载列车卸载运营将为有效供给腾空间。福建省决策者表示,供给侧发力就要不折不扣去产能,精准施策去库存,稳妥有序去杠杆。“三去”为福建发展腾出更大发展空间。
创新驱动促传统制造业聚变升级
目前,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仍是福建产业发展的基本盘。但传统产业绝非“夕阳产业”。
基于这一认识,福建省坚持把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转型升级摆在突出位置,近年连续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技改十二条”“企业技改专项行动计划”等,鼓励和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运用先进技术、高端技术进行武装,找准转型路径,孕育新优势。
“转型和创新,最能练就市场所需要的生产力。”在传统制造业集聚地泉州,不少制造企业“创”字当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今年以来,泉州市大规模“机器换工”,以手动制造变自动生产,改造建设智能化生产线近180条。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能简单地靠短期的政策刺激,必须立足长远,依靠创新驱动,使供给侧与需求侧相互适应。”福建省决策者认为,福建人均GDP已达1.1万美元,正在从中等收入经济向发达经济迈进的节点上,更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优先战略,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