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制造业PMI为51.7%,连续第四个月稳定在荣枯线上方,创逾两年来新高。中国11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4.7%,前值54%。
11月28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显示,10月份,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3.07亿吨,同比增长11.2%,为2015年2月以来最高,并且也是今年8月以来连续3个月出现正增长。
通过综合分析近期公布铁路货运量、用电量等经济指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0月中国经济持续改善,与9月情况相近,甚至稍好于9月份。
此外,年底将至,关于中国经济距离底部还有多远的问题也被广泛讨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已接近底部。
11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申万宏源2017年度策略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及6年的回调后,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今后一两年,特别是明年,是经济触底的关键期。
煤钢运输量增加致货运回暖
作为“先行官”和“风向标”,铁路货运发送量对于观察国民经济走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从今年8月起,铁路货运量就已经呈现恢复性增长。数据显示,8月份铁路货运完成日均运量900万吨,自2013年12月以来铁路货运首现同比增长。9月铁路货运继续强劲反弹,同比增长4.6%。10月份继续保持了货运回升的良好势头。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货运回暖的原因主要是煤炭、钢铁等运输量增加。由于下半年煤炭限产力度加大,生产企业补库存欲望强烈,加大了煤炭采购量和运输量。公路运输价格普遍上涨后,部分货源转向铁路运输。另外,四季度为用煤旺季,冬季采暖等季节性因素也使煤炭需求大幅上升。
从各品类来看,10月份,28个品类中有20个品类的装车实现了同比增长,焦炭、金属矿石、钢铁、木材等均增幅显著。
周景彤表示,铁路货运量指标主要与重工业发展有关,而重工业也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需求方面受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影响,供给则是受去产能的影响。去产能使得供给降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是在增加,一降一升之下,使得能源材料等基础性行业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回升的情况下,企业生产有所加快,而投资也在复苏之中,使得铁路货运量往上走。
周景彤同时表示,近期公布的用电量数据也与重工业关系密切。重工业若企稳回升,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非常大。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威表示,前10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8%,其中10月份用电量增长7%,高温因素消除后,居民用电回归常态,重工业贡献率环比提升24个百分点。
此外,10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也印证了企业效益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比9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距“L型”底部有多远?
以上指标向好的同时,综合此前发布的PMI、PPI、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各项指标来看,经济企稳迹象再次得到验证。
与此同时,围绕中国经济究竟走到“L”型增长的哪一个阶段、距离底部有多远等一系列问题的争论,最近也在经济学家当中激烈进行。
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底部,未来一两年是触底的关键期。他作出这一判断是基于两个底部及三个指标。两个底部指的是需求底与供给底;三个指标则是从需求侧主要看投资,目前投资已经是接近底部,供给侧看PPI和工企利润指标,也出现了由降转升的态势。
此外,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认为,中国经济基本到了“L”型的底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撰文表示,从存货周期、设备投资周期、房地产周期、货币政策周期、金融杠杆周期以及人口周期等观察,多项指标预示,中国经济“出清”已达到一定程度,“三去”加速经济出清过程,中国经济距离底部已只有一步之遥。
持接近底部观点的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供给侧改革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
曹远征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不需要大规模刺激政策,应进行一个资产负债表的重组工作,真正去掉过剩产能。
诸建芳表示,从短期经济增速来看,由于经济出清的需要和房地产周期下行的影响,短期经济增速还会下行;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未来1~2年中国经济可能会慢慢接近一个“出清”状态,这轮经济周期可能会接近底部。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推进的程度决定了本轮周期何时触底。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现在可能距离经济增速换挡的底部不远,中国经济可能今明两年会产生一个L形的“软着陆”,明年年中可能会有二次探底,但探底幅度可能不会深。明年将由过去货币放松进入财政扩张以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的新政策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任泽平认为,使中国经济见底的,是周期性力量自然出清所达到的一个底部。但它不是结构性见底,这或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还没有到位。
不过,在周景彤看来,尽管乐见中国经济的企稳好转,但是还不能太乐观。一些目前中国经济在筑底甚至已经触底的观点过于乐观。
周景彤认为,最近几个月经济是在企稳回升,但这主要与前期的政策下房地产、基建的发展有关。明年房地产或难发挥今年这样大的作用,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不会提高。“如果财政赤字力度减弱,明年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否能像今年这么大,这还是存在疑问的。另外,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在逆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近期在大梅沙论坛上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GDP增速的确保持在了同一水平上,但是还不能认为中国经济的拐点到了。他表示,最近煤炭价格和钢铁价格确实上涨了,但这是去库存背景下的正常现象,并不意味着下行压力已经减轻,“经济转型绝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