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席卷之势下,一些重点领域的攻坚战已然展开。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面部署人社领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
《通知》要求,2018年之前,着力推进“互联网+人社”试点示范工作:初步建成促进“互联网+人社”发展的创新能力体系,优选一批行动主题纳入应用示范,探索形成一批可持续、可推广的创新发展模式。2020年之前,实现“互联网+人社”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建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能力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衔接有序、规范安全高效的“互联网+人社”发展格局,各项行动主题全面深化。
对于线上服务,《通知》的要求是“应上尽上”和“全程办理”,从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两个维度提出了目标。《通知》还指出,要提升12333电话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移动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微信等服务渠道,实现线上各渠道之间的集成,并与实体大厅服务联动。
腾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互联网+人社”发展白皮书》显示,就微信城市服务平台看,人社服务在广度上已基本覆盖人资、就业和社保三大块,其中社保服务覆盖最广。总体来看,全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区域覆盖率有待提高。在渗透率方面,人社服务的区域渗透率仅有34.3%,低于交通、公安、医疗等领域。
在业界看来,作为“互联网+”战略中的要地,随着《通知》对2018年、2020年两个时间点的设定,“互联网+人社”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互联网+人社”加速共建
随着《通知》对时间点的确定,相关各方的步伐开始进一步协调、加速。
11月30日,腾讯主办的2016“互联网+人社”峰会在深圳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张加会在会上表示:“经过十二五的全面发展,人社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各项业务的大系统,涵盖各类人员、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也有各类应用的基础设施大平台,还有10亿张社会保障卡,为‘互联网+人社’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地区先行开展了探索和尝试,也为‘互联网+人社’摸索了非常宝贵的经验。然而,对我们整个人社系统来说,‘互联网+人社’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还需要我们一起来努力进行打拼”。
在业界看来,“互联网+人社”可谓是中国最大最庞杂的数据体系,单靠人社系统自身,很难覆盖云计算、大数据、身份识别、移动支付、安全、位置服务等方方面面。对此,张加会也表示出人社系统的开放态度,“共享是互联网+的灵魂;共建就是大家相互合作,共同创新;共赢就是希望百姓得到实惠,人社事业得到发展,合作伙伴得到成长”。
事实上,在各地方的“互联网+人社”试点工作中,作为最大的移动平台,腾讯已经在“扛鼎”。来自腾讯的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46亿,手机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47亿,使得腾讯用户的总规模与人社服务的9.3亿用户规模接近。微信城市服务覆盖城市已达125个,各地人社开通微信公众号达719个。通过微信或者手机QQ,用户可在社保查询、医保查询、公积金等服务上,快速连接人社部门和第三方服务机构。
“互联网+人社既是一个产业风口,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腾讯希望与人社部门、各界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共享、共赢,建立开放的‘互联网+人社’生态”,腾讯副总裁王波表示。
“互联网+人社”刻不容缓
尽管腾讯与各地方人社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互联网+人社”,但与其它很多行政部门类似,人社系统同样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分部门管理、分地区实施”的管理现状导致退休职工、在职职工、农村医保、优抚对象、特困救助对象等各类数据信息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系统,散落在不同的部门,由于标准规范不统一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对此,《“互联网+人社”发展白皮书》指出,社保不断扩容、人口老龄化、流动迁移活跃等问题需要新的管理手段。201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高达1.44亿,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2015年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活跃的人口流动迁移在引爆社保、医保等异地业务办理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一套更大容量、更统一、更精细化的社保信息系统来解决,这也是驱动人社信息化加速演变的最直接动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国务院医改办专家咨询委员申曙光指出:“比如异地就医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当你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比较痛苦。人社部门过去十多年来都在动脑筋,做了很多的工作,我知道广东人社部门已经把这个系统做起来了,四川也把这个平台做起来了,现在是每个地方做自己的,如果在国家层面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全国联网,就给老百姓带来福音了。人社数据就是国家最大的数据,它跟很多行业有关系,它的数据一旦为社会所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发展、特别是创新产业的发展。”
(原标题:“互联网+人社”启动攻坚倒计时 不同地区及部门或不再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