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银美林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在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其工作年龄段人口在1980年到2015年之间增加了3.8亿。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数以百万计的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事制造业工作,这使得中国在2010年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但是,该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将下降约6000万,而工作年龄段人口将下降约1/3,即2.12亿。这相当于巴西(人口居世界第五位的国家)当前的人口规模。”
这项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即将受到劳动力短缺的影响,主要的问题在于老龄化过快到来。由于1980年代初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增长出现了一个断层。现在,又由于城市工作与生活压力太大,中国人的生育意愿逐渐降低,尽管已经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一蹶不振的生育率并无太多提升,不会改变老龄化快速降临的事实。
联合国有关机构的预测可能更清晰地展现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在一项报告中,联合国有关机构估计,中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15.2%上升为2050年的36.5%,数量将从2.1亿人增至4.9亿人。而且,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也是罕见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12%倍增为24%所需的时间,最早出现老龄化的法国经历了140年(1872年到2012年),迄今为止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经历了25年(1977年到2002年),而中国将只需要20年(2009年到2029年).
市场重新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争夺制造业的浪潮,参与者不仅包括比中国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国家,还包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中国则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导致对成本比较敏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南亚转移。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招工比较困难,因此不得不提高工资并提供住宿或者子女教育等。这大幅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自2008年实施大规模刺激计划之后,大量劳动力流向了建筑业与第三产业,因为服务业能够提供更高的工资,工作环境也比制造业更好。在劳动力不再过剩的条件下,这种跨行业流动使制造业招工越来越难,而且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枯燥的重复劳动。
在中国还没有变得富足起来之前,在中国内需还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中国还要继续发展制造业,因为基建和地产是不可持续的,而第三产业比重过高导致的经济失衡在美国造成的问题已经是前车之鉴。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制造业是经济稳定的定海神针。当然,中国不能永远处于制造业生产链的底层。在人口老龄化的威胁下,在世界其他国家争抢制造业的竞争环境中,中国需要尽快提高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巩固世界工厂的地位。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并非是劳动力技术和素质提升带来的劳动效率提高。相反,自2008年中国经济资源越来越多地流向地产、基建以及服务业,而这些都是低效率的行业,从而降低了经济整体的生产效率。基建与地产都依靠大规模的信用扩张,引起了物价、资产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说,中国劳动力工资快速上升的原因在于要素成本上升。
2008年以来,中国城镇职工工资年均上涨13.2%,而劳动生产率上升11%,工资上涨高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影响了整体经济增长的效率。这也是大量制造业企业开始外迁的原因之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必须把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转变。中国需要提升劳动生产率,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并巩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地位。
(原标题:提升劳动生产率 巩固中国制造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