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施以仁术以救人,施以仁心以救魂。
健康中国、分级诊疗、社会办医、公立医院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正成为推动医疗体制变革,践行“全民健康”的推动力。同时,医院反腐、医患矛盾,也成为医院发展过程中必须绕开的“雷区”。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作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落地的主要抓手和前沿阵地,医疗机构改革发展、医生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经营报》医药健康版特开辟“中国名医名院访谈录”专栏,以弘扬名医名院先进典型和发展经验,助力“健康中国、全民健康”宏伟蓝图的顺利实现。
“健康是一个产业,但医疗必须要当成一个事业去发展。”日前,杭州口腔医院院长王仁飞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把医疗变成一个产业,就成了逐利的商业行为,在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医疗事业如果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偏差。
作为通策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策医疗”,600763.SH)旗下重点口腔专科医院和主要盈利来源,杭州口腔医院在医院建设和盈利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可供业内借鉴的经验做法?民营医院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社会资本“一哄而上”进入医疗领域及通过推广等方式带来的逐利问题?
“一个是要打持久战,第二个要面向基层,民营医院要把优秀的医疗资源送到基层去,基层还是缺少优质医疗资源的。”在谈到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的现状和出路时,王仁飞开出了相应的“药方”。
“好的医院需让多方得利”
《中国经营报》:据了解,杭州口腔医院目前已形成牙齿种植、正畸、修复等口腔特色。请介绍贵院目前在医院建设和盈利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可供业内借鉴的经验做法?
王仁飞:杭州口腔医院全称“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口腔医院”,创始于1952年,于2006年就正式完成改制。
经验方面总结一下就是,一要树立目标,我们要做成百年老店,医院是有传承的;二要激发员工积极性,让优秀员工迅速成长起来;三要实现多方共赢,一方有利而对其他方有害是不能长久发展的。
所以说,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来让多方得利,医院要跟患者和员工的目标一致,并以此去经营,否则很难维持。
作为医疗机构,不是看眼前的利益,而是一定要看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成为中国的梅奥,去改变中国民营医疗的面貌,而不是成为中国收入最高的医院,那一点意义都没有。
《中国经营报》:据了解,杭州口腔医院“中心医院+分院”的发展模式,并在义乌、衢州、诸暨、上虞等多地开设了分院,这种模式是不是类似于国家的分级诊疗思路?
王仁飞:“中心医院+分院”的模式应该是具有分级诊疗理念的。为了解决基层医院医生医术跟不上的问题,在杭州口腔医院包括外地分院,所有的医生都要在通策牙学院培训,必须培训好牙科涉及的所有基础技术,还得参加考试,考试合格才能送到基层医院去。
牙科其实不是很复杂,但是必须得规范。第一个要会做,第二个要认真做,第三个要有最新的工具做。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的方法,一个是分级诊疗,一个是分层次治疗。90%左右的牙科病人可以通过基层医院来解决,10%~20%的复杂病情就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操刀,或者由总部派出专家,带领驻在基层医院的年轻医生一起解决。
《中国经营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民营医院达到了1.45万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52.7%,在数量上已超越公立医院,但市场占有率却不高。在你看来,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具有哪些优劣势?
王仁飞:应该说,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相比,经营目标更加明确,同时目标与行动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在提供最佳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利益。
医生、医院要获得利益,但也要提供最好的服务,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所以说目标更加明确,目标跟行动一致,做一切事情就会比较好。当然,作为民营医院,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还要有长远的发展目前,实现“利润再发展、规模再扩大和服务再升级”的良性循环。
而作为公立医院,还面临着非盈利机构的定位经营目标间的矛盾。首先应该明确,公立医院是为了大众健康的非盈利机构,但现实中往往还要根据需要考虑营收的因素。
“民营医院发展要打持久战”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医疗服务改革,各项医改政策频出,如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精准医疗计划、社会办医等。你是如何看待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
王仁飞:应该说,医疗体制改革是非常困难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医疗资源如何分配,由谁负责,这都是非常复杂的利益再分配过程。如果没有顶层设计,很难做好。
目前,国内医疗领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源、技术的不均衡,特别是人才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医疗资源与看病需求产生“倒挂”,看病难特别是到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民营医院也是这样的问题,包括现在政府想要通过鼓励民营办医,包括多点执业来解决看病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当然,我们也可以欣喜地看到,国内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进步,在向更加合理、先进的方式去靠近。那么,看病难如何破题?在我看来,最根本上还是要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下的医务人员配置和准入体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医生回流到基层。
《中国经营报》: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除了政策环境不同外,跟民营医院自身的发展理念有没有关联?能否对整个民营医院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王仁飞:民营医院的发展确实是比较困难。因为看病跟别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患者一定是会相信两个东西,第一个,相信医生,第二个,选择医院。
所以从目前来看,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的困境主要还是如何吸引、培养、留住优质医生的问题。同时,人力资源负担也是医院最主要的支出之一。
而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通过努力培养、引进人才,通过优质医疗服务梳理口碑。所以说民营医院要打持久战,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知名的、老百姓愿意来看病的医院。第二个,民营医院要把眼光放在基层,而不是放在大城市,更不是随便喊建设国际型医院等的口号,因为社会真正缺的是为基层老百姓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医疗机构。
总结起来,从医院的角度我就这两个建议:一个是要打持久战,而不是通过推广短期逐利;第二个要面向基层,民营医院要把优秀的医疗资源送到基层去,基层还是很缺优质医疗资源的。
此外,在国家和政策层面,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投资者而言,国家还应该强化准入机制,鼓励有抱负的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进入,而不是单纯从资本逐利性的角度考虑进入医疗行业掘金。
一个现实是,受民营资本逐利性的影响,近几年出现了资金“一哄而上”开办民营医疗的趋势,很多民营医院的逐利行为太重,比如整形美容行业通过推广等手段树立口碑完成引流,单推广获客成本就可能达到2000~5000元,甚至出现了“虚假治疗”等现象。
所以,我建议,国家在鼓励多种资本办医疗的同时,一定提高准入门槛,鼓励没有迫切的经营压力的资金进入,而不是单纯追追眼前利益的“投机者”。
(原标题:发展民营医疗要“多点事业心 少些逐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