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巩俐、章子怡,到林妙可、周冬雨,张艺谋在30多年时间里捧红了很多影视明星。但这里面大部分明星,原先都是演员,或者是电影学院学生,又或者出身演艺世家,来自真正普通家庭的“谋女郎”、“谋男郎”其实很少。
可有一个土豪,偏偏要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谋男郎”、“谋女郎”!
12月12日,三湘印象向湖南大学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湖南大学张艺谋艺术学院”。也就是说,张艺谋有1000万,可以用来培养大型活动培养导演、编导、制作及管理人才,他/她们可能就是日后在各领域大红大紫的“谋女郎”“谋男郎”。
有这个论断,不仅因为张艺谋的“造星”技术有目共睹,还因为“张艺谋”本身就是一个大IP,文化界的大师,资本市场的宠儿。
其实,张艺谋除了在电影界德高望重外,他曾和王潮歌、樊跃一起创作过“印象系列”(《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大红袍》等),而《印象·刘三姐》也都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
这一系列打造了将艺术作品和景区资源高度结合的范本,也创造了颇高的商业价值,它从客观上提升了游客对旅游演艺项目的接受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三湘印象要间接帮张艺谋捧“谋女郎”啊?
房企跨界各显神通
这事儿还得从房企跨界说起。
都说玩跨界是当下房企的时尚,农业、体育、零售、旅游、互联网、金融...只要是能想到的行业,都可以成为房企跨界的目标。尤其是依靠自然资源开展的文化产业,因为成本相对低、可持续利用期长、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又有政策支持,受到很多房企追捧。
一般而言,当市场出现下滑的时候,就是企业“跨界”呼声最高的时候,毕竟,在市场周期低谷期,业绩下滑的压力,会倒逼房企寻找新故事去转移注意力。
而当市场好的时候,房企只需闭着眼睛造房子卖就行了,哪还有时间编这些故事呢。所以,在业绩压力的背景下,故事此起彼伏,满满的套路。
当然,也有企业是从战略布局角度考虑,毕竟房企规模化达到一定阶段势必会向多元化迈进。
这么看来,如今三湘印象的“跨界”,可以说更彻底,因为它是想直接玩成艺术界的“蓝翔技校”,做的是教育这种花时间、不赚钱的事。
而且它还不像一般企业就给学校冠名,给些捐赠,三湘印象是直接还把张艺谋的“观印象”系列照单全收。
虽然早在去年,以绿色地产著称的三湘股份,就表示今后将以“地产+文化”的双主业格局发展,但现在它不仅投了个学校,还投了那么多文化作品,这架势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它到底想干嘛?
捧红谋女郎?
可能很多人和邦爷有一样的疑问,三湘为啥执着于张艺谋和他的“观印象”呢?难道真的是想打造艺术界的“蓝翔技校”?
在商言商,既然是上市公司,一举一动就要为广大中小股东负责。
在12月11日,“山水乡愁、印象三湘”为主题的张艺谋《最忆韶山冲》签约仪式上,三湘印象总经理许文智道出了玄机,“印象”和“又见”系列演出每年观演人数超过530万人次,每年票房超过11亿元。
既然是这么赚钱的“金娃娃”,那么,索性一并拿过来咯。
去年7月7日,三湘股份收购张艺谋“印象系列”的制作主体公司“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方案分募资和收购两部分,本次方案中的配套融资方还吸引了马云、虞峰、李建光、池宇峰等著名投资人。
今年5月,三湘完成了对观印象的整体并购,引入熊晓鸽主导的IDG资本以及马云与虞锋领衔的云锋基金,正式宣布转型“文化+地产”双主业发展,并更名为“三湘印象”。
紧接着6月16日,三湘股份又用4609万元把演出《印象?刘三姐》的运营公司13.2%的股权买了下来。
根据此前三湘股份官微的说法,公司基于“观印象”的口碑,在演艺项目周边进行商业配套和旅游地产的综合开发,既可为公司贡献利润,又可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实现互补双赢。
如此看来,企业现在不仅要追求规模增长,而是要通过并购,扩大企业投资的综合收益率,使单一项目能产生更高的投资回报。
显然,三湘不光是觊觎张艺谋的名气,还是因为背后“有利可图”。
比如今年6月获得的“印象刘三姐”,这种资源既有很高的认同度木业具有延展性的战略资源价值。
举个例子,假设某天三湘去广西拿地,只要把“刘三姐”放进去,综合地域其他条件综合开发,一个有文化内核的文旅项目,就初步成形了。
而这次,观印象来到的是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最忆韶山冲》不光是红色记忆,更是一种情怀。如此看来,有了故事,就能够让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旅游地产形成特色竞争力的关键。
而据三湘印象透露,未来在韶山这个占地200亩的地方,除了旅游资源之外,还会建设一个类似于乌镇的旅游小镇综合体。可以说,这盘棋,下得确实够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邦地产立场。
望此文对您有帮助,可以加入邦地产粉丝群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