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东北振兴,最大的利好来了!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将成“主战场
来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麻辣财经工作室出品
昨天,麻辣财经发了关于辽宁经济筑底企稳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关注。朋友圈不少人说写得挺实在的,辽宁经济处于谷底大家都知道,但处于“坑底”的情况知道的就不多了。“谷底”加“坑底”,爬上来确实不容易!
10年前,麻辣姐曾在辽宁的一个县里挂过职,对辽宁有感情。一年下来,对东北人的热情豪爽印象深刻,这一点从吃饭上就看得出来。随便到一家小饭馆就餐,四个人吃饭点两个菜就够了,因为盘子大、菜量足,一盘菜相当于一般北方地区的两盘,南方一带的三到四盘。而且,如果一桌人点了两三个菜,老板(通常是老板娘)会主动再给桌上加一个菜。
您看清楚喽,不是用筷子给你“夹菜”,而是赠送一盘菜。比如,你点了红烧肉和地三鲜,老板娘会再给添个炒鸡蛋或土豆丝啥的,荤素搭配。即使顾客只点了一个“硬菜”——酸菜白肉或酸菜炖大棒骨,那也可以免费“续菜”,肉不能白给,但酸菜吃完可以随便加。
如此豪爽的举动,在全国其他地方少见,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北人的“市场经济头脑”不大灵光。菜量那么大,顾客肯定就没法点更多的菜,再加上赠菜和免费“续菜”,饭馆还咋多挣钱呢?
当然,东北人有东北人的性格,南方人有南方人的性格,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前些年社会上流传不少段子,专“黑”河南人,这两年又有段子“黑”东北人;即使同一地域也存在细分的“歧视”,比如苏南人瞧不起苏北人,甚至京城有住在城北的瞧不起城南的。这种以“地域歧视”来凸显自身优越性的做法,其实挺过分的。同是炎黄子孙,这么毫无根据地“黑”来“黑”去有意思吗?
老工业基地非“不毛之地”,基础和“底子”还是有的
这几年,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严峻挑战很多,再加上一些不实传言,更让全国人民的心紧揪起来,为东北经济捏一把汗。
前些日子,有传言说东北人口出现“失血性”外流,每年流出100多万人。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12日回应称,从统计局抽样调查的数据来看,近几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数量是保持了总体稳定,剔除人口自然增长因素,2010—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净迁出约24万人。东北三省保持了1亿多人的常住人口总量,其中辽宁、吉林省总人口还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黑龙江省总人口略有下降。
其实,东北三省并不是经济的“不毛之地”,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份额曾占全国半壁江山,基础和底子还是不错的。前些年,辽宁一家石化企业的总工,曾到内蒙投资建厂。“生产线都是我设计的,可到安装时却发现,当地连一些基础的五金件和工具都不配套。没辙,最后还是托人从辽宁捎过来的。”这位总工程师感慨地说。
那么,东北经济的问题出在哪儿?这里面,有环境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比如,营商环境不好,是目前东北的一大短板;国有企业和重工业占比大,民营企业和服务业比重小,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用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的话来说,现在东北经济的困难主要是发展问题,而不是生存问题。新一轮东北振兴,重点任务在于经济转型。目前东北经济正在不断筑底过程中,再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对症下药除“病根”,东北振兴迎来新机遇
有了对东北经济情况的正确判断,接下来就是如何“对症下药“祛顽疾。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印发《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投资方面,东北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正式落地,2016年至2018年开工建设127项重大项目共计1.6万亿,主要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
东北振兴,不仅仅是“送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改善环境和建立机制的问题。推进“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东三省也在积极行动。辽宁成立了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社会存在的“涉软”问题,对破坏软环境的事和人严肃处理,绝不手软。
跟这些具体举措相比,东北振兴一个最大的利好,来自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对此,专家的解读是,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关键在存量、核心是创新。这意味着,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明年的经济发展做出全面安排。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明年东北经济有望扭转颓势,打好翻身仗。(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麻辣财经工作室出品)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