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18.65亿亩。退耕、休耕、轮作,都得以这个数量作为前提。18.65亿亩,这是中央定的一条红线。”——11月30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再次强调严守耕地红线的要求。近期,国家层面多次强调规范土地使用,并不断加强对各地土地使用情况的监察执法。尽管如此,国土部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相对于前一年,虽然在违法用地总面积、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等方面出现下降,但违法用地件数却上升9.77%。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地区,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工业化步伐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大,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为此,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曾发布通知提出,建设用地规模调整要综合考虑各县市区人口、土地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确定,并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倾斜。但在实际操作中,农地入市时却难以避免地在耕地保护和国土规划等领域产生矛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实地走访河北沙河市发现,当地一开发区的柏油路建成没多久便被埋上泥土,一所村办小学迁址也引发风波,而旧址直接盖起商品房再生争议……不仅如此,围绕所涉土地性质、土地指标等问题,当地相关管理部门给记者的回复十分含糊。而这背后与农地如何合法依规入市的大话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月中旬,北方已经入冬,位于冀南地区的河北省沙河市天空依然显得阴沉,在与河北省邢台市相连的省道上随处可见停靠的大型货车,而道路两侧一些高耸的烟囱,表明了本地工业城市的一些特征。
省道旁边,是还未完成全部建设的沙河市湡水经济开发区。比较奇怪的是,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调查时发现,湡水经济开发区有一条宽广的柏油路,只是已经铺好的路面上,大部分都被或薄或厚的泥土掩盖住。而在一些泥土掩埋较深厚的地方,如果不留意的话,这条柏油路很难被发现。
为什么要把建设好的道路用泥土盖起来?对于这一不寻常的现象,很多当地人的说法是:建设这条道路的土地是耕地,虽然路已经建好,但还未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不过,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对此给出的说法则是防止有人偷偷采沙。而开发区方面与沙河市国土局在被埋道路的土地征用和土地性质上各执一词,说法难以统一。
●现场观察:泥土掩盖下的柏油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沙河市区西北部的湡水经济开发区之后,在当地并未看到明显的指路标识。沿一条小路走进去,在泥泞狭窄的道路两侧杂草丛生,路上偶尔能见到一两个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农具的农民,时而有大型运输车辆在泥泞的道路上穿梭,扬起不小的灰尘。
作为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的县级市,沙河市有另外一个叫起来更响亮的名字——“中国玻璃城”,据媒体报道,每年全国近1/5的平板玻璃都出自这里。
在沙河市经济结构调整中,湡水经济开发区被寄予厚望。今年3月,在介绍“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目标时,沙河市市长刘果芳在“守牢绿色底线,建设生态新家园”中要求,推动经济开发区、湡水经济开发区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支持重点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建立循环产业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河北沙河湡水经济开发区(原沙河市金百家民营工业园区)始建于2007年,是201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之一。经过数年发展,已基本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三大主导产业。
据了解,湡水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经一路、规划一路、规划二路三条道路,规划一路、规划二路正在建设。湡水经济开发区一位孔姓主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时说:“路是2014年开始建设,现在政府也没有钱,给不了施工单位钱,推进有所缓慢,经一路已经建好了。”
但记者在湡水经济开发区除了看到两条尚未建成的道路,并没有找到已经建成的经一路。
经当地人指引,记者踏上了一条仅能容纳一辆小汽车通行的泥泞道路,路两边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土,上面长满枯草,在路两旁的不远处,还能够见到正在田地里埋头耕作的农民,经村民介绍记者才了解到,这条窄窄的道路就是已经建设完成的经一路。
记者走到泥泞道路两旁,随机选取了一块长满枯草的地方,铲掉上面的枯草和泥土,发现在十几厘米厚的泥土下面,埋藏的却是崭新的柏油路面。紧接着记者沿枯草向泥泞道路两侧寻找,分别发现了两旁作为马路边界的路基,目测这条被埋在泥土下面的经一路宽约40米。
根据孔主任介绍,规划一路、规划二路长度是2.5公里,经一路是2.8公里。
●官员回应:埋路为防偷偷采沙
一位沙河市当地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玻璃产业确实给沙河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多当地人可以在玻璃企业上班。但是,近年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经济下行压力等,当地玻璃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较大困难,有一些小玻璃厂关门停业。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之下,作为沙河市重点打造的湡水经济开发区应该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企业尽快入驻才对,为什么反而任由已经建设完成的道路被泥土覆盖着呢?
这条埋在泥土之下的经一路,在周围居住的村民眼中并不是秘密。记者在当地走访中,多位村民向记者表示知道这条被土掩盖起来的道路,对于被掩盖的原因,他们普遍认为是道路建设违规。
一位居住在湡水经济开发区的村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湡水经济开发区修建的经一路占用了周边一个叫高庙村的土地,这条路已经修好,但当时是“偷偷修建的路”,并没有拿到相关部门的批文。因为怕上级发现这条道路,所以用泥土掩盖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在总则第4条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针对这一说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咨询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土部人士时获悉,用于道路建设的土地属于建设用地,各个地方都有一定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农地未转成建设用地时,不得未批先建。
2014年7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19条明确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确定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但针对为什么湡水经济开发区道路被泥土掩盖的问题,孔姓主任给出了另一解释:经一路是2015年下半年建设完成的,施工单位在建好路后马上用泥土盖起来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这条建好的道路偷采沙子。通过用泥土将路面盖住,并在路口处对进入车辆进行限高,从而达到防止偷沙的重型车进入的目的。
“我们这边偷沙(现象)特别严重,重型车在没完工的路上偷沙,偷沙原来是我们开发区重点治理的项目。后来施工单位说,对路进行限高,把已经建设好的路进行覆盖,这些都是施工单位做的,(目的)就是限制偷沙。”孔主任说。
记者在沙河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发现,早在2012年5月,邢台市水务局和沙河市水务局就曾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对大沙河盗采河沙进行联合检查,并在执法现场发现了多起偷沙的事件。
●土地性质:开发区与国土局说法不一
在经一路两旁确实有不少耕地,偶尔还能看见一些正在耕地里面忙农活的农民。
一位正在经一路旁边农田耕作的农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条路修好后就被用土盖住了。以前这条路所经过的地方主要是耕地,现在按照每亩地一年给“双千斤”粮食来进行补贴,即1000斤玉米,1000斤小麦。
张明(化名)家正是因为修经一路而被占用耕地的农户,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修路占了我的耕地,每年给了‘双千斤’补偿,1000斤玉米,1000斤小麦,按照市场价,每斤小麦1元多一点,玉米大约是0.8元,占用的土地(中)有耕地。而建厂子占用的土地也有耕地,不过那属于一次性买断(土地使用权),价钱是一亩5万多。”
对于经一路是否占用耕地以及道路所占土地是否为建设用地的问题,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和沙河市国土局的回答均十分含糊,说法也并不统一。
孔主任说:“建设道路的土地性质不清楚,主要归国土部门管,我们只管开发区修路。”他同时补充说,占用土地以后对当地老百姓都有补贴,“我们主要做项目推进,不管项目征地。”
而当记者就沙河市湡水经济开发区是否占用耕地的问题致函沙河市国土资源局时,沙河市国土资源局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复函中指出:“沙河市湡水经济开发区系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沙河市湡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因此,有关涉及湡水经济开发区的相关问题,建议贵单位向沙河市湡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问询。”
实际上,用地问题一直是湡水经济开发区比较“头疼”的问题。
《湡水经济开发区2015上半年工作总结》在对“当前工作形势的基本判断”中提出,国家对土地的政策越来越严,项目“用地难、落地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今年4月,《河北沙河湡水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汇报》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建设用地不足和管理权限缺失。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都与用地问题有关。
具体内容是:三年来,开发区承接了京津和沿海发达地区一大批优质项目,招商成果颇丰,但因建设用地严重短缺,有些项目签约一年都不能落地,建设用地供给不足与项目入驻急需用地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目前,在开发区的项目审批、土地收储、规划建设等方面,多数行政审批职能还停留在市直管理部门,因为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导致一些项目出现了落地慢、周期长、效率低等情况。
(原标题:新建柏油路遭掩埋 河北沙河市称“这是在防偷沙车”)